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种类和类型是什么
1、什么是职务犯罪
在这个名词里面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职务”。“职务”在我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目前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主要有: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等等,我国的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在职务这个名词中,所谓的“职”:就是职责、职权、职掌、这个职业就是“掌管”的意思。“务”呢,就是由职而产生的,所应承担的任务、事务、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事物,同时,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职务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2、职务犯罪的构成及其要件
要了解职务犯罪的构成就必须知道一般犯罪的构成我国刑事法律中规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主观与客观要件的总和。这种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是法定的是一般犯罪的基本要求。
(1)、职务犯罪主体:
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
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
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
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3、职务犯罪的种类
修订后的刑法规定,管辖53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划分为三大类:贿赂犯罪(第八章);罪(第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十二个罪名(394—396)包括:
1、罪、
2、挪用公款罪、
3、罪、4单位罪、
5、行贿罪、
6、对单位行贿罪、
7、介绍贿赂罪、
8、单位行贿罪、
9、、
10、隐瞒境外存款罪、1
1、私分国有资产罪、1
2、私分罚没财物罪。
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包括:
1、、
2、玩忽职守、
3、枉法追诉裁判罪、
4、私放在押人员罪、
5、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高校辅导员的领导行为特征主要可以从自身品德修养、工作效率、人际能力以及全方位发展四个方面来进行诠释,从自身的品德修养方面,主要要求辅导员具备高尚的人格,能够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敢于自我改善;从自身工作效率方面,主要要求辅导员有着开阔的眼界,有较强的进取心,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能够全面观察,有果断的决策和判断能力;从自身人际能力方面,主要是要求辅导员具备个人人格魅力,坦率开朗并善于沟通,能够通过自身凝聚力和感召力来影响学生;除此之外辅导员还需要掌握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多才多艺,能够做到见解独到,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