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如何处理股东知情权纠纷?

帮助5人 4w浏览 匿名 2021-04-02 四川泸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如何解决股东知情权纠纷
    知情权是股东诸多权利中的一项基础性权利,没有知情权的保障,股东的其他权利将成为空中楼阁。
    近年来,我国股东知情权纠纷不断增多,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均有发生。在有限责任公司中,通常表现为参与经营管理的股东或执行事务的股东侵犯非参与经营管理的股东的知情权,并使其收益权被全部或部分剥夺。在股份有限公司中,通常表现为操纵董事会的大股东侵犯小股东的知情权,小股东常常被架空。在上市公司中,通常表现为大股东操纵董事会提交虚假的财务报告和经营信息,侵犯社会股东的知情权,使其无法获取投资利益,甚至被欺诈。与股东知情权纠纷一起增多的是股东知情权诉讼案件的增多和类型多样化。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公司法业务的专业律师,深感有必要对此类案件进行梳理。
    一、股东知情权的概念
    无论境外公司法,抑或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鲜有明确定义。其并非公司立法上的概念,乃为公司法学者的理论总结。我国学者对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基本一致,大多认为股东知情权是指股东获取公司信息,了解公司情况的权利。
    股东知情权是在法理上对一组股东权利集合、抽象之后所作的理论概括。股东知情权是法律规定的股东享有的一项重要的、的权利,不依附于其他股东权利而存在,也是股东实现其他股东权的基础性权利。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公司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股东知情权作为股东的一项法定权利,公司章程不得剥夺或者限制。
    二、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的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33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公司法》第97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
    《公司法》第16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二十日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
    第九部分“与公司、证券、票据等有关的民事纠纷”中规定有“股东知情权纠纷”。
    三、股东知情权的内容
    虽然学者对股东知情权概念的界定基本一致,但是关于股东知情权内容的认识却存在很大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股东知情权主要表现为股东的查阅权。
    第二种观点认为:股东知情权包括股东的查阅权和公司的强制信息披露义务。
    第三种观点认为:股东知情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询问权。
    第四种观点认为:股东知情权包括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股东的查阅权和股东通过司法救济强制获得公司信息的诉讼权。[
    ⑤]
    笔者认为:股东知情权是股东获取公司信息,了解公司情况的诸多权利的概括和总结,理当包括股东实现该种目的的所有的公司法上的权利。具体来说,股东知情权包括以下内容:
    1、查阅权
    查阅权,即股东查阅公司文件的权利。根据《公司法》第33条、97条的规定,股东查阅权的对象包括: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账簿;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在股东知情权的内容中,查阅权处于股东知情权的核心地位。
    2、复制权
    根据《公司法》第33条的规定,股东复制权的对象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
    3、质询权
    质询权,即公司股东就公司特定事项请求公司予以解释的权利。根据《公司法》第97条的规定,股东有权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
    4、公司信息接收权
    公司信息接收权,从公司角度而言,就是公司的强制信息披露义务。根据《公司法》第165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二十日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
    在以上股东知情权的权利内容中,尚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根据《会计法》第20条的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第二,会计账簿的内容。根据《会计法》第15条的规定,会计帐簿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簿。
    四、股东知情权的范围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包括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
    《公司法》关于股东知情权的范围中引起最大争议的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否查阅公司的原始会计凭证。对此,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赞成说从法的价值判断出发,认为从有效监督管理机构的行为,切实保障股东权益需要和立法目的出发,《公司法》第33条规定的会计账簿包括公司会计记录的原始凭证。反对说认为公司会计账簿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在会计法上,会计账簿只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并不包括原始凭证。因此,股东无权查阅公司的会计原始凭证。
    笔者赞同反对说,理由如下:
    首先,从文义解释角度看,会计账簿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账簿并不包括原始凭证。
    其次,从历史解释角度看,在现行《公司法》修订之前,法学界对会计原始凭证能否列入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司法实践中亦不乏此种案例。但此次修订的《公司法》在吸取学界和实务界对股东知情权的研讨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股东财务信息知情权方面仅规定了财务账簿,并未涉及会计凭证。……。可见,立法对将会计凭证作为股东知情权的范围仍然存在相当大的疑虑和担心。
    再次,从体系解释角度看,《公司法》除第33条外,第171条也规定了公司会计账簿,并且该条同时规定了公司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因此,《公司法》第34条规定的会计账簿不可能包括公司原始会计凭证。
    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公司法》第33条不能作为股东查阅公司原始会计凭证请求权基础,并不代表公司股东就不享有该种请求权。
    首先,从规范性质看,《公司法》第33条是授权规范,该条第2款赋予了公司股东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权利,但是,并未否认公司股东有权查阅公司原始会计凭证。这就好比该条第1款并未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公司股东名册,可是从未有人质疑股东享有该项权利。公司法规范是个系统的体系,并不只是体现公司法的某条具体规则。某条规范不能成为股东一项权利的请求基础,并不否认其他规范可以成为股东该项权利的请求权基础。
    其次,调整公司和股东关系的主要规范是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然而公司法规范不仅包括公司法规则,还包括公司法原则;公司章程不仅包括当事人约定的明示条款,还包括一般法律原则和商业原则蕴含的默示条款。根据公司法原则和公司章程的默示条款调整公司和股东关系的现象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原《公司法》并未赋予股东的解散公司请求权,可是2005年《公司法》修订前,实践中就已经出现了受理股东解散公司请求的判例;原《公司法》并未规定股东代位诉讼,可是2005年《公司法》修订前,实践中同样出现了受理股东该种诉讼请求的案例。《公司法》第5条规定了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公司控制者对公司股东拒绝陈述、虚假陈述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该项原则,股东完全可以以该项原则作为请求权基础请求查阅公司文件,包括公司原始会计凭证。公司章程的默示条款不一而足,需要具体案情具体分析。从商业常识看,任何股东皆希望知悉公司运营信息,无论是控股股东,抑或中小股东。虽然基于风险收益一致原则和资本多数决原则,公司控股股东获得更多的公司信息无可厚非,但是在不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公司中小股东请求查阅公司信息同样天经地义。因此,公司章程的默示条款也足以作为公司股东请求查阅公司原始会计凭证的请求权基础。
    另外,比较《公司法》第33条和第97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有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对象的规定略有不同,其中,在有限责任公司中,会计账簿可以成为股东知情权对象,而股份有限公司中,会计账簿却没有规定为股东知情权的对象;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名册和公司债券存根可以成为股东知情权对象,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知情权对象却没有股东名册和公司债券存根。
    笔者认为:虽然对于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股东可以借助公司信息披露获得较多的公司财务信息,但是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一样具有封闭性,一样存在公司控制者滥用控制权的可能,一样缺乏公开市场的制约。因此,《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却未赋予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该项权利,委实欠缺正当性。从保护股东权利和完善公司治理理念出发,《公司法》应当增设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权利。
    五、股东知情权的法理基础
    股东知情权之所以能够成为公司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根源于公司“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法人结构。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具有的法律人格。虽然股东对公司享有多项股东权利,但是股东无法直接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公司日常经营主要由公司董事、经理等管理层负责,由此导致公司管理层与公司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公司管理层滥用受托权力,侵害股东利益打开了方便之门。虽然股东可以借助股东(大)会对公司管理层加以制约,但是,如果股东对公司状况和管理层所作所为欠缺了解,股东(大)会的该种制约只能流于形式,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此外,在股东借助股东(大)会约束公司管理层时还存在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即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规则不是一致决而是多数决。因此,即便股东大会能够约束公司管理层,公司管理层也很可能只对公司大股东负责,而漠视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在公司大股东不能慎独的情形下,更是存在公司管理层与公司控股股东沆瀣一气侵害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
    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价值
    股东知情权是公司股东,特别是少数股东实现股东权利和投资利益的重要保障。股东之所以投资组建公司,其最终目的在于利用公司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股东作为公司投资者和终极所有者,享有资产收益权和终极控制权。然而,公司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特别是公司的少数股东,由于其意志可能无法体现于股东大会决议,因此,公司股东特别是少数股东存在利益被侵蚀的风险。为了减少该种风险,保障投资者收益,公司法赋予了公司股东多项权利,而这些权利的行使必须建立在股东了解公司状况的基础上。只有股东了解掌握公司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股东了解公司的治理结构状况后,才能主张股东代表诉讼权、质询权、建议监督权;股东了解公司的相关市场行情后,才能正确选择经营管理人员,决定公司的经营思路,才能正确行使提案权;特别是上市公司,股东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后,才能结合市场行情决定股票的买入卖出以及决定是否长期持股。[
    ⑧]总之,股东要对公司事务参与和监管,
    首先要获取公司经营的有关信息,只有在获取公司经营信息的基础上,才可能行使对公司的监督权,才可能在公司的重要经营决策上作出符合自己真实意思的决定,从而达到维护股东利益的目的。[
    ⑨]
    股东知情权是监督公司控制者正当行使控制权,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阳关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公司少数股东通过行使股东知情权,可以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发现公司控制者的不当行为,并及时寻求法律救济。因此,股东知情权可以提醒公司控制者正当行使控制权,并在公司控制者滥用控制权时予以迅速的纠正。
    七、股东知情权的法律性质
    1、股东知情权兼具自益权与共益权性质。
    股权分类中,自益权是指股东单纯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享有和行使的权利;共益权是指股东兼为自己和公司利益而行使的权利。股东知情权既满足了股东个人利益,又保障了公司整体利益,因此兼具自益权和共益权的性质。
    2、股东知情权是固有权。
    股权分类中,固有权是指股东不得自由处分,公司亦不得主张股东已经同意而在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中予以限制的股东权利;非固有权是指股东可以自由处分,公司可以主张股东已经同意而在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中予以限制的股东权利。为了防阻公司控制者对中小股东的掠夺,优化公司治理以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的法律规范为强制性规范,相应的股东权利为固有权。股东知情权,保障了股东其他各项权利的落实,预防和制止了公司控制者滥用公司控制权,保障了公司的良性运转,因此应为固有权。
    3、股东知情权是单独股东权。
    股权分类中,单独股东权是指任何公司股东,无论其所持股份数量多少均可行使的股东权利;少数股东权是指只有持有一定数量以上股份的股东方得行使的股东权利。《公司法》第34条、98条、166条均未规定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以一定数量以上股份为前提,而是规定公司所有股东平等的享有该项权利,因此,股东知情权是单独股东权。
    八、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的法律主体
    1、股东知情权纠纷的权利主体
    知情权是公司股东享有的知道和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的权利,为股东权之一种。股东权具有社员权的性质,股东权利不能与其股东身份相分离。因此,股东知情权的权利主体只能为公司股东。公司监事不能作为股东知情权的权利主体。监事会或监事以其知情权受到侵害为由提起的诉讼不属于股东知情权纠纷的受案范畴,不具有可诉性,不予受理。这里还应该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名义股东是否拥有股东知情权
    名义股东问题的产生是与《公司法》的规定有关。1993年、1999年、2004年《公司法》第20条均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有限公司的设立人为了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要求,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邀请其他人名义上共同设立公司,被邀请的主体虽然名义上拥有一定比例的股份,但是对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出资,所有的资本都是实际设立人缴纳的。这类拥有股份却没有履行出资义务,并且一般也不参加公司管理的股东被称为名义股东。由于名义股东名义上享有权利,实际上对公司并不承担责任,因此这类股东对公司的设立股东来说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故设立人一般会选择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做名义股东,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产生纠纷。从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出发,名义股东由于没有履行任何义务,对公司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只不过转让了一次姓名使用权而已,所以不应该享有真实股东所拥有的权利。但是名义股东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规避法律,是设立人企图利用公司这一形式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利益,这种行为是法律不鼓励的行为。公司法作为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的法律,其更为关注的是公司的稳定性和形式要件的完备,而不过分探求当事人的内心真意,即使是名义股东,只要其符合公司法的条件,就是公司的股东,就拥有股东知情权。公司法第3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这是判断某一主体是否为特定公司股东的唯一标准,只要名义股东被记载于股东名册,其就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包括股东知情权在内的各种权利。法律对名义股东的承认虽然有可能损害到实际股东的应有权利,但是权利义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实际股东如果有证据证明名义股东没有履行出资义务,则可以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要求名义股东履行实际出资义务,从而防止名义股东滥用股东知情权侵害公司的合法权利。
    第二,隐名股东是否拥有股东知情权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公司形态的封闭性和人合性,这为隐名股东的存在提供了条件。在某些公司中,除了在工商登记机关登记的股东之外,还存在着根据股东之间的协议等约定拥有某一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但并不登记在册的股东,也就是隐名股东。隐名股东在公司法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是存在的。隐名股东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因为公司法对股东人数有限制。《公司法》第2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导致国有企业在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后部分职工成为享有权利但是没有登记在册的隐名股东;也有可能是因为实际出资人出于隐蔽自己财富的目的而以他人的名义成立公司;还有可能是因为法律对公务员等特定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有所限制,为了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成为隐名股东。从公司法治的层面出发,虽然隐名股东有可能实际上履行了出资义务,但是由于其并没有被登记在股东名册上,隐名股东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股东,不能行使股东知情权等各种权利,因此隐名股东不能成为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的原告。对于其提起的诉讼,可以以原告不适格为由裁定驳回。隐名股东要主张自己的权利,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使自己的权利显性化,使自己成为法律承认的股东。法律对隐名股东权利的限制有助于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如果法律承认隐名股东的地位,则有可能会破坏现有公司法秩序的稳定,破坏公司法治的协调与统
    一,加大公司的风险。法律如果承认隐名股东的权利,也有可能导致公务员等行使公权力的主体突破法律的限制,投资于某一公司,形成公法领域的权力与私法领域的公司经营的结合,这势必会破坏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也会影响到公务员行使权力时的公正性。因此,在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符合公司法要求的股东的情形下,对隐名股东的股东知情权主张是不宜承认的。
    第三,退出公司的原股东是否拥有股东知情权
    退出公司的原股东丧失股东资格后是否享有股东知情权,对此主要有三种学说。一是绝对有权说。绝对有权说认为:股东在转让股权后,仍有权查阅公司的一切财务会计资料,既包括股权转让前公司置备的财务会计资料,也包括股权转让后公司继续经营期间所置备的财务会计资料;二是绝对无权说。绝对无权说认为:股东权是一种社员权,社员权的取得是基于社员资格的取得,获得社员资格是取得社员权的前提,失去社员资格即失去社员权,也就失去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权,包括知情权;三是相对有权说。相对有权说认为:股东在转让股权后,如有证据表明公司隐瞒利润,应有权查阅其作为股东期间公司的财务状况。[
    ⑩]
    笔者认为:退出公司的原股东是否拥有股东知情权宜采用相对有权说。股东知情权的内容无论是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还是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都是公司有关主体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公司法的要求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作出的,是对公司某一特定时期经营以及财务状况的反映。同样,公司的股东也不是恒定不变的,随着公司股份的转让,会有新的股东产生,旧的股东离去,但是公司只要存续,则无论在哪个时间段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股东,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相应的也享有一定的权利。股东与公司在时间上的共存特点使得股东有必要了解公司以前的信息和自己作为股东时候的信息,以便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行动。股东对公司享有自己成为股东之前以及自己作为股东之时这一时间段内的股东知情权,对退出公司这一时点之后的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不享有股东知情权。因此,即使退出公司不再成为公司股东,也享有对自己作为公司股东之时以及之前的公司的信息的股东知情权。当然,出于解决纠纷的方便以及维护法律的权威,股东退出公司的时间应该根据制备于公司的股东名册的记载为准。对退出公司的原股东知情权的赋予,有助于原股东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防范公司管理层或者控股股东通过隐瞒利益,进而排挤中小股东等形式攫取其他股东本应享有的利益。也就是说,对退出公司的股东知情权诉讼之原告地位的承认与尊重,实际上是对现有公司的管理层提出警示,如果他们试图通过上述方式剥夺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则有可能遭到股东的,从而制约公司管理层或者实际控制人的恣意行为,实现对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的一体保护。
    第四,新加入公司的后续股东是否拥有对加入公司前的公司信息的股东知情权
    新加入公司的后续股东应该享有对加入公司前的公司信息的股东知情权。理由如下:
    首先,《公司法》规定股东享有对公司的知情权,有权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账簿等公司文件,但是并未限制该文件的时间范围,既无限制,自是许可。
    其次,公司运营是个持续性过程,比如公司合同的履行,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等。如果拒绝公司的后续股东查阅加入公司前的公司信息,可能导致股东获得的相关信息残缺不全,从而减损股东知情权的制度价值。
    第五,未出资股东或出资瑕疵股东是否拥有股东知情权
    在公司设立阶段,股东的基本义务是按照章程出资,未出资股东应该对已出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但在公司设立后,与出资义务相对应的权利主要是资产收益权,与股东知情权相对应的义务是股东就其出资范围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股东未出资并不能对抗其对外应承担的义务。由于未出资股东对外义务并不能因其未出资而豁免,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应当赋予其公司经营状况的股东知情权。
    出资瑕疵股东相对于未出资股东而言,已经部分履行了其出资义务,同样对内应该对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但其股东知情权并不一定丧失。股东知情权作为股东权中一项重要权利,股东虽然出资存在瑕疵,但在其未丧失公司股东身份之前仍可按照公司法或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相应的股东权。同时,股东的出资瑕疵也并不能豁免其对外所应承担的股东义务。因此,除非公司章程有规定或股东与公司之间另有约定,一般不能以股东出资存在瑕疵为由否定其应享有的股东知情权,未出资股东或出资瑕疵股东可以作为原告向人民提起股东知情权诉讼。
    2、股东知情权纠纷的义务主体
    一种观点认为:股东知情权纠纷的义务主体为公司。
    股东知情权属于股东为自身或股东的共同利益对公司经营中的相关信息享有知晓和掌握的权利,公司应当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向股东履行相关信息报告和披露的义务。因此,股东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应该是公司。即使是公司其他股东、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拒绝履行相关义务,导致股东知情权受到侵害,也应当由公司承担义务。
    在这里还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公司已经被注销的情况下,原公司股东以公司其他股东、原法定代表人或高级管理人员为被告主张股东知情权的,应不予受理。
    实践中,股东为执行方便,申请将股东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列为第三人,请求判令公司向该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相关财务或会计账簿供审计。这样的操作于法无据。公司将财务会计账簿提交审计,是基于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与股东知情权分属不同的法律关系,会计师事务所并非股东知情权的权利主体,也非义务主体,不能将其列为该类诉讼的第三人。
    另一种观点认为:股东知情权纠纷的义务主体为公司和控股股东。
    股东知情权作为法律赋予股东的一项权利,体现了股东与公司、股东与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知情权诉讼中,原告可以将公司列为被告,也可以将控股股东列为共同被告。
    从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来看,公司负有依照法律规定向股东提供公司情况的义务。由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是由公司的管理层执行的,因此,公司的义务实际上又成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应当履行的一项义务。
    从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关系来看,股东知情权纠纷往往发生在公司控股股东与普通股东之间。资本多数决原则使二者的利益冲突从形式上表现为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冲突,而实质上却是控股股东与普通股东之间的冲突。因此,股东知情权的义务主体不能将控股股东排除在外。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首先,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对公司享有的权利,股东知情权的义务主体是公司而非其他主体。
    其次,公司具有人格,公司行为即使体现控股股东或管理层意志,在法律上仍然是公司的行为;换句话说,即使控股股东欲侵犯普通股东的股东知情权,控股股东也必须将自己的行为转化为公司的行为,方可实施侵权。再次,控股股东也有可能成为股东知情权的被侵权人,在此情形下,控股股东同时作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有悖法理。
    全文
    6 2021-04-02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48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处理股东知情权纠纷?
一键咨询
  • 阿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1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2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4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8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4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6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2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0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6****24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3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8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雅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5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6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6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5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1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8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8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7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6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5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达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1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6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0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1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3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4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1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8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2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5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1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8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6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7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2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0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5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1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1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2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0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1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2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7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8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5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4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0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0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苏州135****680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8****368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35****344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怎么处理?
股东知情权发生纠纷的,可以向法院去起诉,比如说公司拒绝让股东查阅账目的,必须有正当的原因,股东可以要求公司告知拒绝的原因,如果觉得不满意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查询公司的账目。
10w+浏览
公司经营
瑕疵股权转让的责任承担具体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瑕疵股权的转让责任问题,其具体承担情况如下所述:
首先,对于受让方而言,他们需要承担由于公司注册资本不足而引发的相关民事责任。
因为在这样的情形下,受让方已经接受了存在瑕疵的股权,他们也因此而承担起了补足注册资金的义务。
这种责任的产生是因为受让方在接手股权之后,自然而然地继承并承担了原本属于原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当出让方完成股权转让后,如果由于注册资本不足而导致公司出现问题,那么出让方仍需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尽管出让方已经不再是该公司的股东,但是公司在成立之初所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却不会因为股权的转让而得到豁免。
再者,出让方与受让方之间是否具有追偿权,则需要根据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中的具体条款来进行判断。
最后,如果受让方能够证明自己在签署股权转让合同时受到欺诈,那么他们可以据此提出撤销股权转让的请求。
一旦股权转让合同被撤销,那么由于出资瑕疵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将全部由出让方承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部分股权优先购买权怎么规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优先购买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出,以下四类人员具有优先购买权:
1.首先,当公司股东将其所持有的股份转售给非股东身份人士之时,必须经过其余超过半数的股东们的同意,如果已获他们的许可出售,并且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也享有优先购买权。
若有两名或更多的股东均主张行使这一权利,则需由他们共同商议并确定各自应买购的股份比例;
2.若无法就上述问题达成共识,则需根据转让当时各股东的出资比例来决定优先购买权的归属。
优先购买权的适用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承租人在租赁合同中拥有优先购买权;
2.房屋的共同所有者在出售房屋时享有优先购买权;
3.公有旧房的原住户在出售房屋时同样享有优先购买权;
4.原产权单位在出售房屋时亦享有优先购买权。
关于房屋优先购买权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未进行登记的租赁合同是否仍享有优先购买权?答案是肯定的,依据法律规定,租赁合同中的承租方依法享有优先购买权,无论该合同是否已经登记,都不会对这一权利产生任何影响;
2.在与他人签订了买卖合同之后,是否还能继续行使优先购买权?答案也是肯定的,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是为了获取租赁物的所有权,因此,只要在其他人尚未获得租赁物所有权之前,承租人都有权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这一权利都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和保护;
3.房屋在租赁期间被强制拍卖的话,承租人是否还有权行使优先购买权?尽管拍卖是买卖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但从本质上讲它仍然属于买卖行为,因此,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承租人优先购买的权利,出租人或拍卖行依旧有责任通知承租人有关拍卖事宜。
总而言之,优先购买权是法律赋予那些涉及到共有财产、租赁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出资以及合伙等法律关系的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权利,对于这一权利的行使,我们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二十六条
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
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优先购买权或者出租人将房屋出卖给近亲属的除外。
出租人履行通知义务后,承租人在十五日内未明确表示购买的,视为承租人放弃优先购买权。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股东知情权执行纠纷怎么处理?
涉及到股东知情权,执行纠纷问题,首先可以通过向法院诉讼,要求法院按照实际情况来对全力进行强制性执行或者是向相关机关调取资料。如果知心知情权难以进行执行的话,最终还是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问题。
10w+浏览
公司经营
被仙人跳后警察通知去做笔录要去吗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而需要被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的人,必须经过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的批准,才能通过传唤证进行正式传唤。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现场发现存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只要人民警察能提交出其工作证件,便可口头传唤,但必须在随后的询问笔录中予以详细注明。
若有任何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公安机关有权采取强制传唤手段。
此外,对于那些无需逮捕或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传唤他们至犯罪嫌疑人所在城市或县城内的指定地点,或者直接前往其居住地进行讯问,但在此之前,必须向其出示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开具的证明文件。
传唤,即为司法机关通知诉讼当事人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到案所采取的一种措施。
具体的传唤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在执法过程中,如需进行传唤,则由负责执法的人员填写《传唤证》呈批报表,上报领导审批后,方可签发《传唤证》。
其次,执法人员须依法将《传唤证》送达给被传唤人,被传唤人应当在《传唤证》回执上签字或盖章,并注明收件日期。
再次,如果被传唤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经领导批准,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实施强制传唤。
最后,被传唤人到达案发现场后,应立即进行讯问查证,传唤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个小时;
若案件情节特别严重、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等严厉措施的,传唤、拘传的持续时间也不得超过24个小时。
对于当场发现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执法人员可以口头传唤有关人员。
在宣布口头传唤时,执法人员应当明确告知传唤的原因,并在讯问过程中将口头传唤的情况详细记录在笔录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
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
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
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60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股东知情权纠纷起诉状怎么写?
股东知情权的纠纷起诉状,首先要写清楚诉讼双方的基本信息,因为被告方是公司,还是写清楚法定代表人的信心,股东作为原告,应该在诉讼状中写清楚自己的诉讼请求,以及相关的事实和理由。
10w+浏览
公司经营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股东知情权纠纷案应该怎么处理?
涉及到股东知情权的相关问题,首先股东知情权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股东对公司事务的了解和知悉的程度来进行确定,如果股东的确对该事件不知情的话,那么股东不需要进行负责,由公司管理人员来进行负责。
10w+浏览
公司经营
诉讼股东连带责任怎么认定
[律师回复] 解析:
首先,关于股东须承担连带责任的具体情况包括:
1.针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人来说,若无法证明公司的资产与自身资产之间存在严格区分的界限,则应对公司发生的债务负担起连带责任。
2.当公司的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的独立地位以及股东应享有的有限责任权利,以逃避债务,并对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时,他们也必须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3.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后,如果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值相较于公司章程中所规定的价值明显偏低,那么应当由支付该出资的股东来弥补其差额;
而在公司设立之初的其他股东也需要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连带责任也被称为“连带债务”,是民事责任的一种重要类型。
它指的是多个债务人就同一笔债务各自承担全部给付义务的一种责任形式。
也就是说,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中的任何一位、几位甚至所有人,同时或者依次要求他们全额或部分地履行债务。
例如,在合伙债务中,债权人有权向合伙成员中的任何一位、几位甚至所有人,同时或者依次要求他们全额或部分地偿还合伙债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
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快速解决“公司经营”问题
当前689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村里房产纠纷村委证明如何申请
[律师回复] 解析:
首先,你需要准备以下必不可少的个人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人的书面申请,户口簿,身份证,以及相应的房屋产权证明文件。
具体而言,如果你是属于离婚后要求分户的情况,则需提供离婚证书,房产权人,及其作为主要居住者,同意分户的书面意见,以及村委对此事的同意证明;
而对于那些因为婚姻或者居住等原因,需要将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进行分割并要求分户的情况,你需要提供婚姻登记证明(即结婚证或离婚证),房产权人和申请人之间关于房产全部或部分的使用协议,房产权人,及其作为主要居住者,同意分户的书面意见,以及村委对此事的同意证明。
接下来,你需要填写一份详细的分户申请表格,并将其提交至当地村委会进行严格的审核。
在审核通过之后,请携带身份证和户口簿的原件,房产证,以及土地证前往当地户籍管理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复审。
最后,只要审核顺利通过,派出所将会为你发放全新的户口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22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股东知情权纠纷的律师费是多少
法律没有强行规定股东知情权纠纷的律师费,在股东知情权受到侵犯的情况下,不管是通过调解、起诉还是其他方式处理的,如果计划请律师,律师需要了解了知情权案件的具体情况,才能准确告知收费标准。
10w+浏览
公司经营
传媒公司老板一直叫我入股属于欺诈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当传媒机构涉嫌欺诈活动时,最佳途径是向当地警方举报。
自警方对此类案件展开立案调查以来,调查机关便会立即启动相关程序,进入刑事侦查环节。
在确认犯罪嫌疑人身份后,公安机关将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如刑事拘留、取保候审以及监视居住等。
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有权实施刑事拘留。
而在人民检察院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被查明,证据确凿且充足,依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则应作出起诉决定,依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当公民个人遭遇诈骗事件时,应及时向诈骗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报案,以便追回自身损失。
同时,当事人亦可通过对诈骗网站及诈骗分子的即时通讯账户进行举报,以防止更多人遭受类似损失。
为最大程度地保留证据,建议您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信息,如打款记录截图或银行转账单据、聊天记录截图、通话录音等。
此外,还需将公安部门的接警或立案回执、证据材料、违法网站网址、违法即时通讯账号等一并向举报中心提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