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诽谤,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

帮助5人 4.5w浏览 匿名 2021-09-19 江苏南京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在网络上恶意诽谤他人,是可以告他的,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全文
    14 2021-09-19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11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诽谤,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
一键咨询
  • 131****57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5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2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3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5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4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8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4****43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1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7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6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0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3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6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5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6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3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5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0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2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3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8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2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0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2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2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5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2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5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0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3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8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1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0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4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6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5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6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8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0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6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0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4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7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2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5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1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6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3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3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扬州180****707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2****496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0****553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诽谤罪要经过派出所吗?
一般来说,起诉诽谤罪一般需要到派出所立案。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诽谤罪已过两年还能立案吗
受人诽谤,二年后还可以起诉,但如果已经超过五年的,已经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对待犯罪,法律有规定相应的追诉时效期限,在追诉时效期限内追诉、起诉的,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追诉时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网络诽谤怎么找诽谤人?
按相关规定,如果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侮辱、诽谤刑事犯罪情形,你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追究作出侮辱、诽谤行为的人的刑事责任。法院自会找到诽谤人。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犯诽谤罪如何消除影响
删除原侵权言论,需要在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及时做删除处理才能免除责任,否则的话对于扩大的损失需网站服务提供者跟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4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诽谤罪留案底影响大吗?
诽谤罪留案底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案底其实就是指的是我国的刑事犯罪记录。如果是我国的公民因为其实施的刑事犯罪行为,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事处罚的,此时是会在公民的个人档案中留下犯罪记录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工地干活老板欠钱不还,去年欠钱至今没给各种理由推脱
[律师回复] 工地老板欠钱不还,可以通过协商、投诉、诉讼等方式解决,必要时可追究刑事责任。
分析
协商解决:首先,劳动者应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尝试通过沟通解决欠款问题。
投诉举报: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集中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案件的紧急通知》第三条规定,对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恶意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给予制裁。
诉讼解决: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具体问题》第二十六条规定,只有在欠付劳务分包工程款导致无法支付劳务分包关系中农民工工资时,才可以要求发包人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
刑事责任:如果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可追究刑事责任。
证据收集:劳动者应收集能证明拖欠工资的证据,包括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或有公司负责人的录音录像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用人单位不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的,应承担不利后果。
舆论监督:必要时,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媒体上公布债务人名单,以施加压力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