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被转谣违法吗

5w浏览 匿名 2024-05-01 江西九江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解析:
    网络传播谣言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构成诽谤罪。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诽谤他人的过程中,若涉及的诽谤信息被点击或浏览次数累计达到了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了500次以上,便可视为情节严重,从而构成诽谤罪。
    此外,对于那些散播谣言、虚报险情、疫情、警情等信息,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依据其情节的轻重程度,将面临从五天至十天不等的拘留处罚,同时还需缴纳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而对于情节相对轻微者,则可能仅受到五天以下的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处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全文
    1 05-01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87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被转谣违法吗
一键咨询
  • 150****22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0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2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2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3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0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上饶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0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6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0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5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1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1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1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8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7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3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1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3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6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7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7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7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6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0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8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5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4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3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8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0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6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6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3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5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6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8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3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4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8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4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0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3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5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2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5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2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2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7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4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7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盐城177****461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78****854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6****744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微博造谣转发多少违法?
微博造谣转发达到500次的就会认定为我国《刑法》236条第1款当中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也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当然了,如果说是被浏览点击达到5000次以上的就可以认定,这是属于我国法律当中规定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别人走哪跟哪算违法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他人擅自进行跟踪活动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不仅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而且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不道德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轻度违法行为,可以由公安机关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如给予五天以内的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处罚。
然而,如果追踪行为的性质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更为恶劣的违法行为,则需要按照情节轻重来确定具体的罪名。
例如,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绑架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以及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等等。
如果跟踪者的目的是为实施犯罪行为做准备,那么这种跟踪行为就属于犯罪预备阶段,同样会面临刑事诉讼的风险。
当然,如果仅仅是出于好奇或者其他非恶意的原因而进行的普通跟踪,虽然没有直接的犯罪行为,但仍然构成了对他人权益的侵害,被跟踪者有权要求跟踪者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要涉及到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问题,都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公民的合法权益涵盖范围广泛,其中也包括隐私权。
根据相关法律条款,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未经公民本人同意,将其姓名、肖像、居住地址、身份证号码及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公之于众;
未经法律允许或者公民本人许可,擅自闯入其居所进行搜查或者以其他方式破坏公民原有生活秩序,从而对公民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未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对他人进行跟踪、安装窃听设备或者监控摄像头等手段,窥探他人私人生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666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劳动合同期满不续签违法劳动法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未强制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期满之后必须续订劳动合同,
因此,当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劳动者选择不再续约的行为是完全合法的。
然而,若用人单位决定不再续约,则需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而对于劳动者而言,若其选择不再续约,也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首先,若用人单位保持原有的劳动条件或进一步提升原有劳动条件,但劳动者仍拒绝续约,那么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其次,若用人单位降低了原有的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不愿续约,那么用人单位还需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微信转账可以确定劳动关系证明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倘若工资以微信转账的形式支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然而,通常情况下,还需提供其他辅助性证据来增强证明力。
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提下,若要确认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以下几种凭证可作为参考依据:
(1)工资支付凭证或者相关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以及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用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具有身份证明效力的证件;
(3)劳动者所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录信息;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人证言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1)、(3)、(4)项中所涉及的凭证,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法律依据: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
(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微博转载多少算造谣违法?
在微博上的谣言信息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转发次数达到500次的话,就可被定为侮辱罪和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涉及到违法行为。如果是达到了危害公共秩序的话,直接会被行政处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有何法律风险
[律师回复] 解析:
房地产投资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债务违约风险。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其运营模式往往与高负债、高杠杆相伴而生,从而对于外部融资以及经营性现金流存在高度依赖。
一旦融资环境趋于紧张或者销售价格出现下滑,便有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及债务违约的严重后果。
系统性风险。
这其中包括了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会对整体市场造成深远影响,因此无法仅仅依靠分散投资来予以规避。
非系统风险。
这类风险具有特定性,仅限于某一家企业或行业,例如管理问题、劳资纠纷等等,它们只会对部分股票的收益产生影响,但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来显著减轻这种影响。
波动性和供求失衡。
由于经济衰退、利率调整以及政策干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市场价格和需求可能会出现大幅度波动,进而导致供应过剩或需求不足的现象。
资金风险。
房地产投资所需的资金规模较大,如果在资金周转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就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法规风险。
政策调控、土地开发限制或者税收政策变更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投资行为带来负面效应。
财务风险。
这其中包括了融资风险以及购房者拖欠款项的风险。
利率风险。
利率的波动可能会导致投资成本和房地产价值发生剧烈变化。
变现风险。
房地产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相对较弱。
购买力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到个人收入的购买力水平。
经营风险。
由于经营策略的失误或者市场形势的转变,实际经营成果可能会与预期产生偏差。
社会和自然风险。
政治经济动荡、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的因素也会对房地产投资产生重要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二百一十四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第二百一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网络造谣传谣违法吗判刑吗?
网络造谣传谣违法,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对此进行判刑的,根据我们国家刑事法律,当中明确规定,如果达到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会对此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网络造谣传谣违法吗判刑吗,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实习签三方但是没转正需要注意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1.首要任务是核实实习单位的全名、具体办公地址以及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如此一来,您便可以安心地开始进入职场正式实践,同时有效规避使用虚假信息导致自身利益受损的潜在风险。
2.
其次,务必严谨核对实习合约中约定的薪资水准、工作时常、劳动场所等各项规则与现实状况是否真实吻合。
此举目的在于保护您的合法权益,使得您的劳动条件能达到与契约约定一致的标准和程度。
3.此外,对于实习协议中规定的禁止扣减工资、无偿加班等非公平条款,亦应审慎查验。
这些条款有极大可能侵犯到您的正当权益,故需对协议中的所有细节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您的权益不受任何形式的侵害。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实习生,在签署三方协议之际,务必要认真审查并确认上述各点,从而确保您的合法权益得以充分维护。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2倍赔偿是否合理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我国,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缔结劳动关系之后,不得随意解除双方的劳工契约,而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任何合法的理由就擅自非法地终止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时,那么他们必需要对劳动者进行相应的赔偿。
这种情况下的赔偿方式通常采用双倍经济补偿金的形式。
而经济补偿金的具体表现则是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年限来计算,即每工作满一年,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的薪资,如果超过半年但不足一年的,则按照一年计算;
反之,如果工作时间未满半年,则只需要支付半个月的薪资即可。
此外,计算经济补偿金时所参照的工资标准应当是劳动者的应发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微博转发量多少算造谣违法犯罪?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要求,在微博上转发量达到500次以上,或者浏览点击量达到5000次以上的时候,就已经构成诽谤罪,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造谣指的是捏造并发布虚假信息,这也是构成诽谤罪的前提条件。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0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法律规定网络造谣违法吗?
法律规定网络造谣显然是违法的,法律上虽然没有规定造谣罪,但明确了造谣的行为可以构成诽谤罪,对于存在编造伪造不实信息的、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追究诽谤罪的法律责任。
10w+浏览
互联网纠纷
给前男友转账的钱他说是赠予合理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给前任所提供的款项究竟属于何种性质以及是否能够收回的问题,需要逐个具体情况加以细致的分析和判断。
假如所支付的前任款项属于借款范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部分资金仍然具备索回的可能性。
倘若存在找寻困难的现象,您可以考虑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然而,若您向前任支付的款项是通过转账方式完成,且其中包含了诸如“520”、“1314”等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金额,那么这些款项通常会被视为赠与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分手之后,也无法再行索回。
即便您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绝大多数情况下,法院也将不予受理此类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申请支付令条件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第二百一十五条
受理支付令申请债权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608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房产纠纷恶意转正如何界定法律责任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房地产领域中,一些常见的纠纷包括:
房屋产权存在瑕疵所引起的纷争;
由于卖方无合法处置权而导致的纠纷;
因为买方不具备购买住宅的资格而产生的争议;
因无法顺利完成按揭房贷手续而引发的矛盾;
关于房屋质量方面的纠纷;
涉及到房屋未能如期交付出售引发的纷争;
关于定金收取及退回的纠纷;
另外还有涉及虚假无效合同的纠纷等等。
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纠纷,法院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审理和裁决。
法律依据:
《最高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
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
第六条
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当事人约定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生效条件的,从其约定,但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除外。
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