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劳动法对离职的要求有规定吗

4.2w浏览 匿名 2024-05-14 福建宁德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解析:
    依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劳工若欲解除与雇主所签署的劳动合同时,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雇主,方可依法终止此项合同关系。
    另外,对于处在试用期阶段的劳工来说,只需提前3天向雇主发出书面通知,便可合法地结束双方的劳动关系。
    一旦上述期限届满之后,劳工便有权自主决定是否继续留在原工作岗位上。
    然而,若雇主拒绝支付劳工应得的薪资报酬,那么劳工便可据此情况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申诉,请求裁决。
    此外,若劳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了违约金事项,或者雇主已经为劳工提供了相应的培训费用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劳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就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而关于提前通知的具体日期,则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否则雇主可能会对劳工的解约行为表示异议并拒绝同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全文
    3 05-14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09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劳动法对离职的要求有规定吗
一键咨询
  • 龙岩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0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5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8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3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3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龙岩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6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1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5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3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7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3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1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6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5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6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7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6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8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6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8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2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7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2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1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1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3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0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7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7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0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4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8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7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1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6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5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0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1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3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1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5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0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3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6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2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7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4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5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2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8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无锡177****454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77****166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0****923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对女职工有哪些劳动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章规定国家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主要内容是: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3、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劳动者带车求职能否认定劳动关系?
劳动者带车求职是否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形式达成关系,并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劳动报酬则构成劳动关系,如果劳动报酬是以双方签订租车协议等承揽合同,则属于劳务关系。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对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规定
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一)矿山井下作业;(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三)每小时负重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的作业,或者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劳动法对试用期辞职有哪些规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32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我国《劳动法》对于辞职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关于辞职的最新规定具体如下:原劳动部办公厅在《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中也指出: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