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认定环节
职工发生工伤后,要及时进行工伤认定。一般应在规定时间内(通常是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要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像劳动合同,它能证明职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医疗诊断证明,用于说明职工受伤的具体情况等。这些材料准备齐全且符合要求,才能顺利进行工伤认定。
(二)劳动能力鉴定环节
在被认定为工伤后,接下来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通过专业的鉴定程序,确定职工的伤残等级以及其他相关情况。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伤残等级等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的费用数额。
(三)用人单位承担费用方面
用人单位需承担多项费用。医疗费是用于职工治疗工伤所产生的合理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是职工因工伤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原工资福利待遇支付的工资;护理费是职工在需要护理时产生的费用;如果职工经鉴定有伤残情况,用人单位还需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四)权益维护途径
要是用人单位拒绝支付这些费用,职工有相应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先通过劳动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规定进行裁决;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费用。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