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什么情况?

4.6k浏览 帮助46人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最新修订 | 2024-03-05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枪支县有较大的杀伤力,一旦丢失,对社会即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确保公务用枪的安全,《枪支管理法》对公务用枪的日常管理有严格的规定,要求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必须妥善保管枪支,确保枪支的安全,严防发生枪支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事故。这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人员应尽的职责。同时,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所配备的枪支一旦发生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事件,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丢失枪支不报,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近年来,持枪犯罪案件不断增多,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单位和人员疏于枪支管理,屡屡发生枪支被盗、被抢或丢失的事件,从而使枪支流做社会,为犯罪分子所获取、利用。对公共安全形成潜在的严重威胁。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里的丢失,既包括因行为人保管不善而遗失,也包括枪支被盗、被抢、被骗或其他丧失对枪支控制的情况。第一,这里的不及时报告,是指在发现枪支丢失后未立即报告,这是构成本罪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行为人在枪支丢失后一段时间内一直未发觉丢失而被他人利用作案时,不宜认定其是不及时报告。如果行为人对枪支保管完全是按照规定,但因意外发生被盗、被抢而及时报告的,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在使用、存放时被盗,即使及时报告的,也应承担过失责任,但不构成本罪。第二,丢失公务用枪不及时报告的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这是本罪成立的一个法定要件。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严重后果是枪支丢失落人犯罪分子手中被予以持有、使用或因枪支走火等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后果的等。

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有:(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2)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对于枪的丢失,可能是出于过失,但不及时报告,却是出于故意。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什么情况?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970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答? 125335人选择咨询律师
620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什么情况?
一键咨询
  •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7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3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7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0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1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5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8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4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8****21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3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0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0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6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8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6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0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5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1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3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6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4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5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3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8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8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0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2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6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5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2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6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3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5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4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3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6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7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3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7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1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5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8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8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7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7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6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2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4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6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1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京181****505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56****574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80****225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怎么认定丢失枪支不报罪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关于本罪的主体、客观方面的研究在学界已几近共识,然而对于该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的讨论却从未止息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受贿罪什么情况会没收财产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受贿罪中,涉及到没收财产问题的情况主要包括几下几种:
首先,倘若受贿金额达到较大程度,且存在其它较为严重的情节,将面临对有关责任人员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缴纳罚金;
其次,若受贿金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更为严重的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需要缴纳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后,如果受贿金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那么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惩罚,同时还需缴纳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对于那些受贿金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特别重大损失的情况,责任人将被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同时还需没收其全部财产。
此外,对于多次受贿但尚未得到妥善处理的行为,将按照累计受贿金额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怎样不算非法持枪抢劫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司法案件中,以下几种情境并不足以构成抢劫罪:
1.施行抢劫行为虽然属实,但情节非常显著轻微,无法按照抢劫犯罪进行量刑处罚;
2.因为婚姻关系或者家庭内部产生矛盾纠纷时,仅有一方采取行动,将彩礼或者陪嫁物品取回来,或者强制性地对家庭共有的财产进行分割或者收缴。这种行为即使是出于争夺更多财产份额的目的,或者涉及到类似的民事纠纷,也应当被视为民事问题,而非刑事犯罪。如果在处理婚姻纠纷的过程中,行为人的手段不当,并没有表现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意图,那么就不能认定其构成抢劫罪;
3.当涉及到子女离婚、女儿结婚后遭受暴力致死等事件时,一些当事人可能会情绪激动,召集亲朋好友前往对方家中,砸毁其家庭财产。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婚姻家庭纠纷中的愤怒和报复,通常需要通过调解方式来解决,不应简单地归类为抢劫罪行;
4.行为人仅仅以参与赌博活动的输家或者赢家作为抢劫对象的,同样不构成抢劫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丢失枪支不报该怎么认定
1、本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因为行为人对丢失枪支的行为主观上是明知故意的。2、本罪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过失,也可能是间接故意,理由是行为人对严重后果的发生不仅可以出于过失的心理态度,而且可以出于放任的心理态度。3、本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什么情况属敲诈勒索罪的
[律师回复] 解析:
敲诈勒索,乃是以威胁、恫吓、压迫等非正当手法,强迫受害者交付财物的犯罪行为。
然而,唯有当敲诈勒索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方能构成法定之敲诈勒索罪名。
同时,此犯罪行径需出于直接故意,且必需具备非法强行掠夺他人财物之明确目的。在此基础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敲诈勒索公私财务之情形,若数量大或反复多次者,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在具体分析构成敲诈勒索罪的行为特征时,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为人须以即将实施的积极侵害行为,对财物所有者或持有者施加恐吓压力。
其次,行为人所扬言将造成危害的对象,既可以是财物的所有者或持有者,亦可为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人员。例如,财物所有者或持有者的亲友等。
再者,威胁的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当面向受害者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表达,亦可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传达;既可以由行为人亲自实施,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转达;既可以明确表达,也可以隐晦暗示,这些均不会影响本罪的成立。
最后,威胁要实施的侵害行为种类繁多,有些可以立即实现,如杀害、伤害,而有些则需等待未来才能实现,如揭露个人隐私。
值得注意的是,行为人威胁将要实施危害行为并不代表其在发出威胁时未实际采取任何行动,例如威胁将要实施伤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之际却实施了相对较轻的殴打行为;或者威胁将要实施杀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之时却实施了伤害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丢失枪支不报的如何认定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丢失枪支不报的如何认定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什么情况适合办理取保候审
[律师回复] 解析:
适宜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极有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情况下,应当考虑采用取保候审措施。也就是说,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比较轻微,且没有必要对其进行逮捕,但是他们有可能会逃避调查、起诉以及审判等程序环节,或者有其他阻碍诉讼进程顺利进行的可能性时,应当优先选择取保候审。
其次,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之后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下,也应该考虑使用取保候审。这意味着,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较为严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且没有必要对其实施逮捕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使用取保候审。
再次,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应当被逮捕,但由于患有严重疾病而不适宜羁押的话,例如因为生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也可以考虑使用取保候审。
最后,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依法应当被逮捕,但却正处于怀孕期或者哺乳期的阶段,那么在逮捕之前发现这种情况的,就不应决定实施逮捕;而在逮捕之后才发现这种情况的,则应当改变强制措施,改为使用取保候审的方式。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丢失枪支不报的怎样认定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丢失枪支不报的怎样认定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过失致人死能取保候审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取保候审系我国刑事司法体系中涉及刑事诉讼程序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主要针对的是那些遭受刑事指控却未能受到刑事拘留或逮捕的被告人,旨在防范他们逃避法律的制裁以及确保他们及时出庭参与庭审活动。
根据规定,被告人需先向公安机关提交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同时还应签署保证书,以确保他们在任何时间都能立即应讯,这是一种约束被告人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况,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相关条件,也可获得取保候审的资格。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在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条时,被告人方可向公安机关申请取保候审:
(1)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2)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害性;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孕妇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亦不会引发社会危害性;
(4)羁押期限已届满,案件尚未办理完毕,需要采取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执行工作由公安机关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取保候审申请若遭拒绝,其原因可能有很多,如申请人未能按时交纳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人,或者是因为申请人并不符合取保候审的相关条件等等。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4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丢失枪支不报的如何认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丢失枪支不报的如何认定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什么情况能采取刑事拘留
[律师回复] 解析:
当涉及到刑事拘留时,以下几种情况是必须考虑的:
首先,犯罪者正在准备实施罪行,或已开始实施罪行,且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立即被警方察觉;
其次,现场目击证人或者被伤害人亲自指控其犯罪;接着,在犯罪者的居住场所或者随身携带物品中发现了充足的犯罪证据;
此外,犯罪行为完成之后,犯罪者试图自杀、逃离现场,或者已经开始逃亡;
再者,犯罪者有销毁、篡改证据,或者串通他人提供虚假证言的可能性;
最后,如果犯罪者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身份无法确定,也会面临刑事拘留的风险。
另外,如果犯罪者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团伙作案等重大犯罪嫌疑,同样会被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律图安心问
服务承诺
专业服务
18W+认证律师,年普法人次15亿+,律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律师认证
该律师已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及执业资格等严格审核,确保律师真实且专业,可放心委托!
退款保障
律图全程保障您的消费权益,律师未服务将自动退款至支付账户。
用户真实评价
  • 律师人很好,回答仔细,给了比较好的建议,以后有需要还会来律图咨询的!
    188****1029
  • 律师非常负责,为我一一解答我不懂的问题,非常感谢!
    185****8654
  • 律师很有耐心,对我的疑问都解答得很清楚详细,回复也很及时,非常值得推荐哟
    153****1392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