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不可抗力是不是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

2.2k浏览 帮助21人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最新修订 | 2024-03-04
【问题解析】
不可抗力不是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
产品免责事由只有《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二款规定的三种情形。
【法律依据内容】
《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二款,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还有其他疑问,点击“立即提问”进行咨询,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咨询
不可抗力是不是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225字,阅读时间约1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答? 125348人选择咨询律师
675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不可抗力是不是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
一键咨询
  •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3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5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4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1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8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6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7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7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5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8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0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2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5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8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1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5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7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7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0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4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7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4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5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3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8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5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8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3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3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4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6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4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7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1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2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3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5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6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3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5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2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2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6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2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6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6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7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8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1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6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连云港177****8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8****614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8****476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产品责任免责事由有哪些
未将产品投入流通领域。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如果尚处于制造、装配、包装等阶段,尚未投入流通的,即使该产品存在缺陷,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生产者也不承担产品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盗窃罪可以找人免于处罚么
[律师回复] 解析:
依照我国法律法规,对于构成盗窃罪的违法行为,不允许当事人之间进行私自解决。
若该事件已经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关注并进行立案处理,那么更加无法实现所谓的“私了”。
在面对任何形式的盗窃行为时,作为受害者,我们必须履行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否则将会严重违反公众对于揭发犯罪现象的承诺,同样也触犯到了相关法律的规定。
任何公民都没有理由逃避这份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应该积极地挺身而出,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受害人确实发现自身财物遭受盗窃,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待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之后,他们会展开全面的调查工作,一旦锁定犯罪嫌疑人,便会采取相应的刑事拘留或者其他强制性措施。
当所有犯罪事实的证据确凿无误之后,案件将移送至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最后由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公正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593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合同诈骗罪可以免于起诉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合同诈骗罪的司法程序,值得注意的是该犯罪行为并不属于自诉范畴,而应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来提起诉讼,受害人需向公安部门提出控告。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倘若存在以下所述情节,以非法获取财力为主导目的,在签订及履行合同时,通过欺骗手段使对方相信并接受金钱及财产等利益的行为,若从中获得了相当大额的财产,将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刑罚,甚至可能附加罚金的惩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药品妨害怎么认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我国,涉及到药品管理犯罪的定罪量刑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标准。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定为妨害药品管理罪的立案标准。
具体而言,如果行为人违反了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其行为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就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此时,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需接受相应的罚金处罚。
若该行为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伤害,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那么行为人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时还要缴纳罚款。
这类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未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擅自生产或销售禁用药物的行为;
(2)没有获取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即生产、进口药品,以及明知是这种情况仍继续销售的行为;
(3)在药品申请注册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数据、资料、样本等材料,或者采取欺诈手段进行的行为;
(4)虚构生产、检验记录以逃避监管的行为。
然后再来看如何判断妨害药品管理行为是否达到了足以对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程度。
对此,我国《刑法》也给出了相应的判断依据。
如果实施妨害药品管理的行为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便应被视为“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然而,如果对于“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具体内容难以判断的话,那么就要依据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出的权威性意见,再结合其他客观证据来进行综合考量和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之一
【妨害药品管理罪】违反药品管理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生产、销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禁止使用的药品的;
(二)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药品而销售的;
(三)药品申请注册中提供虚假的证明、数据、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的;
(四)编造生产、检验记录的。
有前款行为,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之罪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实施妨害药品管理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之一
规定的“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一)生产、销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禁止使用的药品,综合生产、销售的时间、数量、禁止使用原因等情节,认为具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现实危险的;
(二)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药品而销售,涉案药品属于本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情形的;
(三)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药品而销售,涉案药品的适应症、功能主治或者成分不明的;
(四)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药品而销售,涉案药品没有国家药品标准,且无核准的药品质量标准,但检出化学药成分的;
(五)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进口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药品而销售,涉案药品在境外也未合法上市的;
(六)在药物非临床研究或者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故意使用虚假试验用药品,或者瞒报与药物临床试验用药品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
(七)故意损毁原始药物非临床研究数据或者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或者编造受试动物信息、受试者信息、主要试验过程记录、研究数据、检测数据等药物非临床研究数据或者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影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
(八)编造生产、检验记录,影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
(九)其他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形。
对于涉案药品是否在境外合法上市,应当根据境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权利人的证明等证据,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综合审查,依法作出认定。
对于“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难以确定的,根据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认定意见,结合其他证据作出认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有哪些
未将产品投入流通领域。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如果尚处于制造、装配、包装等阶段,尚未投入流通的,即使该产品存在缺陷,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生产者也不承担产品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有哪些
产品侵权责任的免除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领域。2、在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夫妻间的财产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正式的法律意义上,婚后夫妻双方共同签署的有关财产的约定具备了合法效力。
这是因为,此类协议被明确界定为对于夫妻在婚姻关系持续期间所获得的财产和婚前财产的一种特殊约定形式,对协议中的任何一方都具有实际的制约力。
具体来说,当夫妻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前提下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共识并签订相关协议时,只要该协议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它就是有效的。
在未来的离婚过程中,法院将会依据这份财产协议来进行财产的划分。
然而,如果双方在签署协议之后又决定离婚,那么他们将按照协议中的条款来进行财产的分割。
如果协议最终未能得到执行,那么在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离婚问题后,财产的分配将遵循以下原则:
(1)夫妻共同财产通常应当平均分配;
(2)属于个人专用的物品,一般情况下归个人所有;
(3)夫妻分居两地且各自管理、使用的共同财产,在分割时应归属各自管理、使用的一方所有;
若存在较大差异的差额部分,则由拥有较多财产的一方用与其差额相当的财产来抵偿另一方;
(4)已经登记结婚但尚未共同生活的,或者按照当地风俗习惯支付的彩礼,或者因婚前支付而导致支付人生活困难的,在离婚时,支付方有权要求对方返还彩礼;
(5)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与他人合作经营的,入伙的财产可归一方所有,而分得入伙财产的一方应对另一方给予相当于入伙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
(6)对于夫妻共同经营的当年无收益的养殖、种植业等,在离婚时,应从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分割或折价处理。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解除租赁合同不可抗力是免责事由吗
解除租赁合同不可抗力是免责事由吗?要看具体的情况。关于责任的承担有两种:一种是部分免责,一种是全部免责。具体是部分免责还是全部免责需要根据不可抗力影响情况,不可抗力与合同不能履行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案件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10w+浏览
房产纠纷
土地证收补偿款免税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国有土地征用补偿可豁免税收责任。
此种补偿款项是在国家依法收回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之时,依据土地原本的用途来测算并向相关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提供的赔偿费用,而该笔款项则需要由集体经济组织自行进行分配,仅限用于补偿本村内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而构成了我国税务法律体系中的免除税收责任的范畴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91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行使抗辩权免责的事由有哪些?
1、职务授权行为(依法执行公务)是指法律授权及有关规定,在必要时因行使职权而损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的行为。2、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期限是多长时间
[律师回复] 解析:
依照我国现行立法框架,对于工伤鉴定的法定时效有着明确的规定。
具体而言,
首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且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到职工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以及该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
其次,如果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事实情况清晰明了,那么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间可以依法缩短至收到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之内。
最后,如果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司法机关的结论作为依据,而在相关部门尚未给出结论的这段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法定时效将暂时停止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法律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如与工伤认定申请人存在利害关系,应当主动回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快速解决“工伤赔偿”问题
当前595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非法占用一万有意愿还能力不够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欠款人虽有意愿归还款项且面临无能力偿付的情况,以下是几种应对策略:
首先,可尝试先行偿还一部分借款以示其诚意和信誉度,这样债权人或许会撤销诉讼。
其次,建议与债权人进行详尽的协商,寻求分阶段还款方式,或是提出适度延迟还款等解决方案。
当涉及诉讼时,务必全力配合并做好相应准备,力争在庭审中达成分期还款抑或确定明确的期限内还款的协议。
若法院未能给予支持,则需在规定时间内全额偿还债务,否则债权人有权申请强制执行。
通常情况下,上征信的信贷业务若未按期还款,势必会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未来的房屋贷款及汽车贷款等相关事宜。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
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律图安心问
服务承诺
专业服务
18W+认证律师,年普法人次15亿+,律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律师认证
该律师已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及执业资格等严格审核,确保律师真实且专业,可放心委托!
退款保障
律图全程保障您的消费权益,律师未服务将自动退款至支付账户。
用户真实评价
  • 律师非常负责,为我一一解答我不懂的问题,非常感谢!
    189****4281
  • 律图的律师专业性强,诚恳真挚,问题真正得到了解决。回复问题较快,是我网上咨询遇到的最好的平台和律师。
    152****4907
  • 律师非常负责,为我一一解答我不懂的问题,非常感谢!
    150****8367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