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职务侵占 认定

4k浏览 帮助40人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最新修订 | 2024-02-23

(一)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集体性质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切职工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单位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而贪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私有财物。而贪污罪则只能是公共财物。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本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但法律对贪污罪没有规定数额的限制。当然如果犯罪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贪污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本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二)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共同侵占单位财物如何定性处理


对此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按主犯的基本特征定性,如主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那么同案犯都定贪污罪;如主犯的身份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那么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同案犯定侵占罪。另一种意见是: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公同、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那么全案郁定侵占罪;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应分别定罪,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定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定侵占罪。我们基本倾问于第二种意见,实践中仅供参考。


(三)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已所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手段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而盗窃罪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4、法定刑不同。本罪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朋徒刑,法定刑较轻,且量刑的幅度较小;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量刑幅度较宽。


(四)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不为自己实际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的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而诈骗罪则是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财物。


(五)本罪与侵占罪的界狠


1、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而后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但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的是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但财物是否先已为其持有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而后者则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4、本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其中既有国有的,也有集体的,还有个人的:后罪所侵犯的仅仅是他人的3种特定物,即系为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他人仅是指个人,而不包括单位。


5、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后罪所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6、本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后者则只有告诉的才处理。

职务侵占 认定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1.8千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答? 125314人选择咨询律师
668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职务侵占 认定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0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8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0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3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7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0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8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3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0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4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5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7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2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0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1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1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6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5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2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1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3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5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0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8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2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8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4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2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3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4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0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5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6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2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3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6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0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3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0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4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7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8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0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7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0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6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1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1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4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沭阳180****821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80****465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80****758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职务侵占如何认定职务?
只要在单位就职,且承担一定的职责,那么就认定其在单位有职务。享有职务的公民若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侵占单位六万元以上的财产,一般会被认定为犯了职务侵占罪。若是对职务侵占如何认定职务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职务侵占罪的共犯如何认,职务侵占罪的认定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职务侵占罪的共犯如何认,职务侵占罪的认定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职务侵占如何认定?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标准如下: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2、犯罪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职务侵占罪侵占数额怎么认定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职务侵占罪侵占数额怎么认定,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区别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没有被现场酒驾抓死不承认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未能当场抓获的酒后驾车行为,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首先,如果酒后驾车者成功逃脱现场检查,其所面临的处罚将在原有的酒后驾车处罚标准上加以升级和加重;
其次,若酒后驾车行为未在现场被查获,但随后却遭到他人举证且证据确凿,那么该驾驶员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强制约束直至清醒状态,同时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自此之后的五年时间内,该驾驶员将无法再次获得机动车驾驶证;
最后,若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引发严重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事实,则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终生禁止其再次获取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98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职务侵占罪数额认定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解释,在数额较大上规定了"5000-20000元"的选择幅度,在数额巨大上,把10万元作为数额巨大的起点。发达区数额较大的就是10万左右, 一般为2-3年有期徒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权利义务的转移怎么转移
[律师回复] 解析:
合同权利义务之实质乃是合同权利与义务的转让,其具体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依照法律规定,将合同所赋予的权利及责任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至第三者身上。
这其中既包含了合同权利的转让,也涵盖了合同义务的转让以及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性转让等多种形式。
然而,当涉及到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性转移时,债权债务的承受人将会全面替代原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从而成为合同关系中的新主体。
因此,所有原本依附于原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都将毫无保留地转移至承受人手中。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六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五百四十七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律图安心问
服务承诺
专业服务
18W+认证律师,年普法人次15亿+,律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律师认证
该律师已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及执业资格等严格审核,确保律师真实且专业,可放心委托!
退款保障
律图全程保障您的消费权益,律师未服务将自动退款至支付账户。
用户真实评价
  •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很慌乱,还好有你们给予帮助和指点!
    139****6971
  •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很慌乱,还好有你们给予帮助和指点!
    155****9156
  • 律师说的很清楚,我一下子就听的明白了,值得信赖!
    137****2351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