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2-21
1.4w浏览
律师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同时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抗辩权除了先履行抗辩权,还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和其他抗辩权。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第五百二十六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债务债权案件·推荐文章

扬州134****312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56****434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35****691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529人选择咨询律师
337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67****60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8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3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4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5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4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7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67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8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1****50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3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7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6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0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6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7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4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5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5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8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1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7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2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36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8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1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2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8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4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8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2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7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5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8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3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6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2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6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4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3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3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6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1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5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8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4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5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8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2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2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135****601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52****721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2****709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先履行抗辩权概念是什么?
先诉抗辩权是在保证债务中,保证人虽对债权人不享有要求其对待给付的权利,但并不等于保证人仅承担义务而不享有任何权利,保证人对债权人仍然享有一些权利,只不过这些权利均属于消极的、防御性权利即抗辩权。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先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是一个概念吗?
先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其实是同一个概念只是法理上的叫法不一样而已还有一种叫法叫顺序履行抗辩权但是主流上一般叫先履行抗辩权实践中一般也称呼为先履行抗辩权 《合同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是什么
先履行抗辩权的意思是在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的情况下,且债务是有先后履行顺序的,但是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没有履行应尽义务,后履行一方可以拒绝对方提出来的履行请求,后履行一方可以要求对方先履行应尽义务。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是什么?
先履行抗辩权,本质上是对先期违约的抗辩。先期违约是指一方当事人首先违约,是另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原因。先履行抗辩权是对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违约的抗辩,亦即对先期违约的抗辩。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先后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区别是什么?
先履行抗辩权还有后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区别是,后履行抗辩是在没有规定履行的顺序的前提下执行,先履行抗辩是在有规定履行的顺序的前提下执行的,两者所服务的对象的前提是不同的。
10w+浏览
债权债务
交通肇事罪辩护时需注意哪些要点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处理交通肇事罪案件中,最为关键的证据无疑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我们需要将其视为核心依据,并结合现场其他证人的证言以及相关证据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找出为被告方提供无罪辩护的辩点所在。
其次,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事故责任人与之存在的必然联系,更要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严格因果关系和实质因果关系。这意味着,行为人的违规行为及其影响力必须与事故结果之间具备绝对的因果关联性,并且其过错程度需达到定罪的标准。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行为人是否构成逃逸,以及是否应被认定为逃逸。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多地是从客观角度出发,推测行为人在撞人后是否意识到了自身的行为,以及他们是否采取了异常或躲避等行为来判断他们是否知晓自己撞人。如果行为人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撞人,那么也就不存在肇事逃逸加重情节的前提条件。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321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反抗就是寻衅滋事罪吗判几年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具体情况,寻衅滋事罪的案件的确立标准如下所述:
首先,对于随意进行暴力行为,对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损害并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犯罪行为,当其涉及以下任意一种情形时,都应当被视为需要立案调查的案件:
1.导致一人或多人受到轻伤或轻微伤害的;
2.引发他人出现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多次实施随意暴力行为的;
4.携带武器进行随意暴力行为的;
5.针对精神病患者、残疾人士、流浪者、乞丐、老人、孕妇以及未成年人实施随意暴力行为,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
6.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况。
其次,对于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当其涉及以下任意一种情形时,也应当被视为需要立案调查的案件:1.多次实施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行为,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2.携带武器进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行为;3.针对精神病患者、残疾人士、流浪者、乞丐、老人、孕妇以及未成年人实施追逐、拦截、辱骂、恐吓行为,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4.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况。
最后,对于强行夺取、占有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当其涉及以下任意一种情形时,同样应当被视为需要立案调查的案件:1.强行夺取、占有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价值达到1000元人民币以上,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价值达到2000元人民币以上的;2.多次强行夺取、占有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3.引发他人出现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