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职务侵占罪一万以内怎么判

最新修订 | 2024-05-02
1k浏览
卞晓飞律师
卞晓飞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53人
律师解析
对于仅仅涉及到一万元的职务侵占行为并不构成刑事犯罪,因此也不会面临刑事审判及相关惩罚措施。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职务侵占案件的定罪标准为侵占数额达到人民币六万元或以上。公司、企业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的职员在任职期间,利用其职务上所享有的便利条件,将本应属于单位所有的财产非法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者,将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严厉惩处,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职务侵占辩护案件·推荐文章

徐州156****203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56****963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1****678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32人选择咨询律师
609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职务侵占罪一万以内怎么判
一键咨询
  • 161****65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7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5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3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2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1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6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8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5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3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0****72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3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7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4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4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3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4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5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5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1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1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0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1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3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0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6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6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4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7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8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6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7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6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6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0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4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6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3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4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3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5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3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5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5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0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1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2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3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7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0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181****253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81****813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1****663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职务侵占80万判几年
职务侵占80万属于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被人异地起诉侵权网络商标,我该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面临商标侵权官司时,有以下三个有效应对之策:
首先,在收到诉状后的15天内,需向法庭提交一份答辩状(包含被告的详细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及联系方式等)。
其次,依照法院通知的开庭日期,务必准时参加庭审,对自身的主张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并进行有力的辩护。
最后,若法院作出了判决,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相关的执行条款。
通过撰写答辩状,被告方能够针对性地回应原告或上诉人的指控,陈述自己的立场,并提供事实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辩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答辩人和被答辩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住址等。
如果答辩人有诉讼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也需要注明他们的身份信息。
在案由部分,要明确指出是因为哪一案件的起诉状或上诉状而提出的答辩。
2、正文部分:
主要阐述答辩理由和答辩请求。
这部分需要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具体的答复或反驳,同时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和证据材料。
3、尾部部分:
需要注明将答辩状送达至哪个法院,以及答辩的时间和答辩人的签名,还可附加其他附件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债权让与通知如何通知债务人
[律师回复] 解析:
通知债务方的具体方式则主要包括口头告知以及书面催告,而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我们也可以采用公告形式来向债务方通告相关事宜。
当债权人决定将其债权进行转移时,他们有责任通知到相关的债务方。
在此过程中,应该由债权人亲自完成,或是由债权人委托的代理人进行,且债权转让的信息必须在达成转让协议之后、实际执行转让行为之前,告知给债务方知晓。
关于债权转让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所要转让的债权必须是真实存在并且合法有效的;
其次,该债权具有可被转移的属性;
再次,债权转让所涉及的第三方必须和债权人或者债务方就债权的转让达成一致的意愿;
最后,债权的转移需要通知到债务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一条
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
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一)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
(二)债务人的债权与转让的债权是基于同一合同产生。
职务侵占37万判几年
职务侵占37万属于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如何处理隐瞒婚前债务的情况
[律师回复] 解析:
如果在结婚之前有隐瞒债务的情况发生,那么这类债务便应该被视为是个人债务,并且只能由债务人独自承担清偿责任,而作为配偶的一方则无需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
一般来讲,在结婚前所产生的债务常常会归类为个人债务,即使对方有意对其善意隐瞒,这对于债务的偿还并不起决定性的影响,仍然需要由债务人自行承担。
然而,若债权人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些债务实际上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是基于夫妻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那么这些债务将被视为夫妻共同债务,需要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清偿责任。
综上所述,即便对方在结婚前存在隐瞒债务的行为,这对于债务的偿还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只要这些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就无需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反之,若是夫妻共同债务,则必须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清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
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快速解决“债权债务”问题
当前592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非法占有五千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律师回复] 解析:
非法占用之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很可能会涉及到侵占罪这一刑事犯罪的定义与范畴。
然而,从我国现行的刑法法条中可以明确地看出,并没有非法占有罪这样一个具体的罪名存在。
综观目前普遍通行于人们口中的非法占有罪,实际上在法律体系内,这个名词所对应的罪行,依法应当被归类为侵占罪。
侵占罪,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将原本由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未经合法授权而擅自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数额较大),同时又拒绝返还给原所有人的行为。
对于此类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判处被告人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若涉案金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者,则应判处被告人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相应罚金。
此外,如果行为人将他人遗失物品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涉案金额同样达到一定标准(即数额较大),并且拒绝向有关部门交出该等物品的话,那么也应该按照上述条款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打印老师的讲义,被泄露是否构成侵权
[律师回复] 解析:
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性质属于典型的一般侵权行为,故而其犯罪构成要素通常主要涵盖四大方面,包括主体的主观过失、客观存在的违法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造成的实际损害结果及这一损害结果与违法行为间密切相连的因果关系。
由是观之,所有不愿意被他人所知悉的私人领域、个人信息以及个人活动皆可纳入个人隐私的范畴之内,因此在违法行为层面,既包括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包含侵犯个人空间的行为。
侵犯隐私权所导致的受害者损失往往表现为精神层面的极度痛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
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职务侵占1500万判几年
职务侵占1500万属于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离职后入职新公司社保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当员工在离职之后成功地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时,他们的社会保险可以从原来的雇主那里顺利地转移到新的用人单位,然后由这个新的用人机构负责妥善处理其社会保险的衔接事宜。
在此之后,正式开始由新的用人机构按照固定周期来为这位员工交纳所有相关的社会保险费用。
另一方面,对于员工个人需要承担的那一部分社会保险费用,则会由新的用人机构依照法律规定,从该员工的薪资收入中进行相应的扣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第六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本人。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直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82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职务侵占800万判几年
如果无自首、退赃、立功等从轻或减轻情节。应当判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侵占与诈骗有什么区别吗
[律师回复] 解析:
两者之间的重要区分在于财物交付的原因。
在诈骗类型的罪行中,受害人和行为人行使人的财物属于自愿范畴内,即行为人通过对受害人进行虚假宣传或隐瞒事实真实情况来获得受害人对自己财物的处置权和这种虚假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然而,侵占罪的特征在于受害人是出于对行为人的委托、信赖或其他自愿性原因才把财物交给行为人支配,而非因为行为人的欺骗行为。
其次,两类犯罪所涉及的危害行为也有所不同。
诈骗罪通常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来获取财物;
而侵占罪则主要表现为非法占有并拒绝归还。
此外,财物交付与犯意产生的时间关系也是二者的显著差异。
在诈骗罪中,受害人将财物交给行为人的时间点往往是在行为人产生犯意之后;
而在侵占罪中,犯意的产生往往早于财物交付的时间。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职务侵占130万判几年?
职务侵占130万属于数额巨大,一般就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的,一般就会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无期徒刑,这都是会结合案件的情况来确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最新企业职工死亡待遇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员工因公殉职所享受之赔偿的相关法律条款如下:
首先是丧葬补贴,这部分金额将以该地区前六个月内在职人员平均工资的标准予以计算并发放;
其次是供养亲属抚恤金,此项费用将根据员工个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那些因工殉职员工生前主要经济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进行支付;
最后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数额将参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来确定。
对于因工殉职的员工,其近亲可以依照以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丧葬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以及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一,丧葬补贴将以该地区前六个月内在职人员平均工资的标准予以计算并发放;
第二,供养亲属抚恤金将根据员工个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那些因工殉职员工生前主要经济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进行支付。
具体的支付标准为:
配偶每月可获得40%的抚恤金,其他亲属则按每人每月30%的标准分配,而对于孤寡老人或孤儿,他们每月的抚恤金还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供养亲属的抚恤金总和不得超过因工殉职员工生前的工资水平。
至于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则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明确规定;
第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数额将参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来确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
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快速解决“工伤赔偿”问题
当前688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顶部
孟凡永律师
孟凡永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