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行政许可多久可申请行政复议

最新修订 | 2024-02-29
2.4w浏览 1点赞
律师解析
行政许可六十日内可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行政复议案件·推荐文章

连云港188****954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1****233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8****206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45人选择咨询律师
645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行政许可多久可申请行政复议
一键咨询
  •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8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3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6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8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8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3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0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4****15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7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3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5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7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7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1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7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7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6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2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4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1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7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2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3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4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8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7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8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1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3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3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6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8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2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2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6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1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0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8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7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6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7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1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2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6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2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5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2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6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2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8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177****729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6****372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7****873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对行政许可只有复议权吗?
行政许可不是只有复议权,还有相应的诉讼权。当事人在行政许可中,认为自身的权利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请求复议机关对行政行为作出复议决定,也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作出相应的判决。
10w+浏览
行政类
公司和员工签劳务协议合法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法律层面上,雇佣双方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劳动关系,然而,出于各种原因如逃避社会保险义务等法律规定的责任,雇主可能会选择与雇员签署劳务协议。这不仅是不合法的行为,而且劳务协议中所规定的劳务人员所享有的福利待遇,相较于劳动协议中规定的劳动者权益,普遍偏低。正因为如此,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尽可能地减轻自身的责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满足签订劳动协议的前提下,依然会选择违法与劳动者签署劳务协议。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劳动合同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劳动者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
其次,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最后,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必须成为用人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换言之,在实践操作中,如果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存在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即便他们签署的是《劳务协议》,实质上仍应视为劳动合同关系,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19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以后退休有什么政策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凡在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机关及群众团体供职的工人,满足以下任何一种情形者,皆可依法申请退休:
1.男性公民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公民年满五十周岁,并且该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已达十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极度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工作,男性公民年满五十五周岁,女性公民年满四十五周岁,且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已达十年;
3.男性公民年满五十周岁,女性公民年满四十五周岁,且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已达十年,经由医院出具证明,同时通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确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
以上第二条所述情形同样适用于工作环境与工人相似的基层干部。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对行政许可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吗?
对行政许可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我国相关法律中赋予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权利,但是如果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被驳回的不能再二次申请了,如果还是不满意的只能提起行政诉讼了。
10w+浏览
行政类
撤销行政许可申请复议可以吗?
撤销行政许可申请复议是可以的。在我国的行政复议的程序性规定中,我国的行政处罚直接导致被处罚者人身自由的受限制,或一定财产权的丧失,为保障行政处罚的合法、适当,因此《行政复议法》将各种行政处罚均列入了可以复议的范围。
10w+浏览
行政类
对行政机关许可证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吗?
对行政机关许可证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但是对于提起的行政复议相关部门是可以有权进行审核并决定处以驳回的处理决定的,并且行政复议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进行提出,否则视为自动放弃。
10w+浏览
行政类
网贷2万逾期多久会被起诉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网贷两万元逾期是否会被诉诸法律程序的问题,答案是在三个月内便可能面临此风险。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贷款人必须按照事先约定的偿还期限履行其还款责任,否则即构成逾期行为;如果在经过适当的催缴通知之后,借款人仍然未能按期偿还借款本息的话,那么债权人就有权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而向法院寻求民事权利保护的诉讼时效则为三年,除非法律另有特别规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晓或应当知晓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及义务人之日开始计算。
然而,若权利人所受损害发生于二十年前,则人民法院将不再予以保护,但如存在特殊情形,人民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是否延长诉讼时效。
此外,借款人也应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相应的利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
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怎么申请复查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情况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宅基地的确权事宜,您可亲自前往贵县县级级别以下的国土资源局进行咨询及查询。当宅基地确权成功完成之后,该级别的国土资源局将为每一位合法权益人发放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书。在此种情况下,拥有此份证书便意味着您已被官方确认具备对应宅基地的使用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宅基地的确权通常需由使用者本人主动提交申请,下面是具体的申请步骤:
1、首先,申请人须亲手向所在乡镇区域内设置的国土资源管理所(或者是其下属的国土资源分局)递交一份详尽且规范的书面申请书;
2、接下来,该国土资源所(分局)将先对土地登记资料做初步审查,然后再将审查结果上报至县级国土资源局进行进一步核实与核准;如无任何争议,则将会以县级国土资源局的名义对外发布公告,且公告期间不得少于七个工作日;待公告期结束后,所有相关材料将统一报送至县级人民政府进行最终审批;
3、在经过上述流程后,申请人还需填写《土地登记卡》以及《共用宗土地登记卡目录》,同时填写《土地归户卡》,整理并组装《土地登记簿》,最后将所有材料妥善归档;
4、最后,县级国土资源局将根据实际情况为申请人颁发相应的证书。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对行政机关许可证申请行政复议可以吗?
对行政机关许可证申请行政复议是可以的。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复议范围的排除事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对这些决定引起的争议,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这里所说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
10w+浏览
行政类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