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拐骗儿童罪中明知的认定

最新修订 | 2024-02-27
3.8w浏览 6点赞
律师解析
1、“明知”表明行为人已经知道,属于犯罪故意范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解释中“应当知道”有时用于表示“明知”。
2、如果行为人对犯罪行为作出“明知”供述,其供述与相关证据在逻辑上具有自洽性,那么可以判定行为人在主观上系明知。即使行为人当庭翻供并以“不知”为由提出上诉,但不能出示证明自己确实“不知”的相关证据,应当维持对“明知”的判定结论。
3、如果行为人实施违背常识、常情、常理的反常行为,只要能够证明行为人实施了相关犯罪行为,且行为人对反常行为不能作出合理解释,那么可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是“明知”。
4、推定“明知”只有在没有直接证据时使用,运用间接证据证明行为人“明知”,必须形成逻辑自洽的证据链,不能使用推定方法取代调查取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刑事犯罪辩护案件·推荐文章

南京181****421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8****919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78****350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573人选择咨询律师
615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拐骗儿童罪中明知的认定
一键咨询
  • 175****70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8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4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0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7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5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5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6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5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5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8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7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5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0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5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1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0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0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2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8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4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5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0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0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4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3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8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3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0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1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5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2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1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5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1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4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6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3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4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8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4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3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0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8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7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5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4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5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5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5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177****934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35****589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34****754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拐骗儿童罪中明知的认定
“明知”表明行为人已经知道,属于犯罪故意范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解释中“应当知道”有时用于表示“明知”。如果行为人对犯罪行为作出“明知”供述,其供述与相关证据在逻辑上具有自洽性,那么可以判定行为人在主观上系明知。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拐卖儿童拐骗儿童有何不同
1、侵犯的权益不同。拐卖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2、拐卖拐骗的人不同。3、拐卖拐骗的方式不同。4、犯罪目的不同。5、刑罚不同。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拐骗儿童和拐卖儿童如何区分
1、侵犯的权益不同。拐卖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2、拐卖拐骗的人不同。3、拐卖拐骗的方式不同。4、犯罪目的不同。5、刑罚不同。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拐卖儿童和拐骗儿童有何不同
1、侵犯的权益不同。拐卖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2、拐卖拐骗的人不同。3、拐卖拐骗的方式不同。4、犯罪目的不同。5、刑罚不同。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拐卖儿童与拐骗儿童有何不同
1、侵犯的权益不同。拐卖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2、拐卖拐骗的人不同。3、拐卖拐骗的方式不同。4、犯罪目的不同。5、刑罚不同。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顶部
孟凡永律师
孟凡永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