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怎样才能分更多财产?
离婚时发现一方隐匿或者是转移共同财产的可以分更多财产,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我国《民法典》中对夫妻关系之间的财产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民法典》中从第1062条至第1065条规定更为明确,所说的夫妻财产指的是夫妻共有财产,即以夫妻关系名义存储的财产,法律条文还详细列举并概括了夫妻共有财产的相关规定,同时《民法典》也详细规定了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方式,可以分为有协议分割和判决分割;简单的理解就是能坐下来协商约定的就自己商量着来,不能和平洽谈的就让法官依法评判,但这只针对夫妻共有财产,对于一方当事人特有得财产仍然归其本人持有,不会被分割。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对于夫妻共同财产法定制度和约定制度同样是由《民法典》具体规定的,其详细规定了夫妻共有财产在离婚时分割的原则;下面举例详细说明: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享有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或者是婚前财产的归属权,即夫妻可以约定其财产归各自所有、财产共同所有或部分财产各自所有、部分财产共同所有,同时法律也规定以上约定应该以书面形式成立文件。
哪些财产可以是夫妻共有的呢?在夫妻关系的前提下,夫妻双方所取得工资或奖金,经商的盈利,从知识产权的获利,通过继承或者接受赠送的财产,以及其他按理应该共同享有的财产;但也有例外,例如:夫妻结婚以前各自的财产应归各自所有;夫妻中一方因受伤而得到的赔偿或者是残疾人士的生活补贴等费用应归各自所有;夫妻双方各自专用的生活用品归各自所有;在遗嘱或者是赠送声明中明确规定一方所有的归各自所有。
按照《民法典》,这种法律效力体现为二:一是表明当事人的约定得到法律的肯定,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合同约定的内容开始实际履行。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内容也相应体现在两方面: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得到法律的肯定;双方当事人均应全面履行协议约定的内容。履行的要求完全适用《民法典》有关履行的规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财产分割协议却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一点与诉讼离婚中形成的调解书不同,调解书中的财产处理的内容虽然也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但这种协议是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的,其内容的合法性经过司法审查,所以,调解书中的财产处理部分具有强制执行力。而财产分割协议则不同,法律并没有赋予婚姻登记机关对财产分割协议内容的合法性的审查职权,婚姻登记机关只在形式上进行审查。由于未经过司法审查,因财产分割协议的履行发生争议时,与其他合同一样,必须先经过合法性审查。如其合法性得到确认,待形成裁判文书后,可申请执行。
所以,财产分割协议后不得在离婚诉讼中作为财产分割的依据。财产分割协议是协议离婚的一部分,与离婚诉讼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离婚制度,二者在具体程序操作上是不可互用或混同的。协议离婚中的自愿原则贯穿了包括财产分割在内的每一个环节。在财产分割协议中,一方可将自己的财产以财产分割的名义给予对方都可(与此对比,诉讼离婚中则只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处理一方个人财产只能出于其他理由。)。承接协议离婚中的自愿原则的财产分割协议只能作为协议离婚的一个环节而不可独立于协议离婚之外,不能用于诉讼离婚中。
对于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积累的共同财产,需要按照平等的原则进行分割,只有在发现另一方存在隐瞒财产等行为是才可以提出多分得一部分财产的请求,并且在提出请求时,需要提交对方确实存在转移财产等行为的证据。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