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几种犯罪过失犯罪2024

最新修订 | 2024-08-13
浏览10w+
郭培员律师
郭培员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1万人
专家导读 过失犯罪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中国刑法以处罚故意为原则,以处罚过失为例外。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过失一般是指行为人对构成犯罪的事实,因欠缺注意,以致发生危害结果。
有哪几种犯罪过失犯罪2024

一、有哪几种犯罪过失犯罪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1、疏忽大意过失的定义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2、它的两个特点:

(1)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即有预见的义务。法律只对有可能预见的人提出预见的义务。

(2)行为人因就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

1、过于自信过失的定义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2、它的两个特点:

(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对危害结果的预见,包括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结果。

(2)行为人轻信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过失犯罪的认定要注意两点。

第一,过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过失犯存在实行行为,但其定型比故意犯的实行行为缓和。例如,村长甲号召农民冒雨抢救粮食,农民乙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打死。即使甲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二,过失向故意的转化: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对某种法益产生危险,但故意不消除危险,希望或者放任结果发生地,直接认定为故意犯罪。例如甲不慎将烟头扔在仓库里,具有发生火灾的危险,甲能够及时消除危险,但想通过造成火灾陷害仓库保管员,故意不消除危险,导致火灾发生。这便由一般过失转化为犯罪故意,应认定为放火罪而不是失火罪

过失行为虽然已经造成了基本结果(成立基本的过失犯),但在能够有效防止加重结果发生的情况下(既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又有回避结果的可能性),行为人具有防止加重结果发生的义务却故意不防止的,对加重结果成立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相关刑事责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的一个效果上,此类犯罪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过失犯罪除了承担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外,有可能还要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9k字,预估阅读时间10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15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有哪几种犯罪过失犯罪2024
一键咨询
  •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6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8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2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4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2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7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4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7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4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1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0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6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2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0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3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过失犯罪分几种种类2024
过失犯罪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中国刑法以处罚故意为原则,以处罚过失为例外。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过失一般是指行为人对构成犯罪的事实,因欠缺注意,以致发生危害结果。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过失犯罪分为哪几种2024
过失犯罪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中国刑法以处罚故意为原则,以处罚过失为例外。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过失一般是指行为人对构成犯罪的事实,因欠缺注意,以致发生危害结果。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朋友平时开车就比较大意 前几天出了车祸 现在被判定为过失犯罪 想问一下过失犯罪如何量刑 过失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律师回复]
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3、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相同:两者都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区别:(意志上)间接故意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认识上)间的主观上考虑避免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采取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则考虑到可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用语上),一个是明知,一个是预见。
过失的认定:
1、认定疏忽大褐的过失应当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
2、认定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将合理的信赖认定为轻信能够避免;不能将遵循了行为规则的行为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1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有一个叔叔,他开了一家超市,人家的生意非常的好,有很多的顾客,后来他们家超市的天花板突然坠落下来,导致了一人受伤,这次的过失犯罪会判刑多少年?刑法过失犯罪有多少,过失犯罪的种类有哪些呢?
[律师回复] 过失的种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行为时的客观环境。
  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即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而非任何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行为人在已经预见危害结果的同时还实施该行为,是因为行为人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非真实可靠:过高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对避免危害结果的作用或者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可以避免结果发生。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认识因素。
  轻信能够避免又表明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这便是过于自信过失的意志因素(不能认为“轻信能够避免”是过于自信过失的意志因素)。
我哥哥去饭馆吃饭的时候,多要了一些酒,在洗手间附近喝酒喝多了,吸烟的时候没有弄灭,给引发火灾了,事情给闹大了,还让饭馆受到波及了,那么过失犯罪的几种情行有哪些?
[律师回复] 刑法第15条是对犯罪过失的规定。根据法条规定,犯罪过失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过失犯罪不处罚未遂、中止与预备;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实际的危害结果(所有的过失犯罪都是侵害犯)。而对于过失犯罪也有不同的类型,那么具体的关于刑法中过失犯罪有哪些种类呢?请看下文:
  刑法第16条是对无罪过事件(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的规定。任何罪过都是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统一。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要么是缺乏认识因素(意外事件),要么是缺乏意志因素(不可抗力),从而不具备构成罪过的条件。
过失犯罪
  过失的种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行为时的客观环境。
  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即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而非任何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行为人在已经预见危害结果的同时还实施该行为,是因为行为人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非真实可靠:过高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对避免危害结果的作用或者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可以避免结果发生。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认识因素。
  轻信能够避免又表明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这便是过于自信过失的意志因素(不能认为“轻信能够避免”是过于自信过失的意志因素)。
  注意:过失犯罪的认定要注意两点。
  第
一,过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过失犯存在实行行为,但其定型比故意犯的实行行为缓和。例如,村长甲号召农民冒雨抢救粮食,农民乙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打死。即使甲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
二,过失向故意的转化: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对某种法益产生危险,但故意不消除危险,希望或者放任结果发生地,直接认定为故意犯罪。例如甲不慎将烟头扔在仓库里,具有发生火灾的危险,甲能够及时消除危险,但想通过造成火灾陷害仓库保管员,故意不消除危险,导致火灾发生。这便由一般过失转化为犯罪故意,应认定为放火罪而不是失火罪。
  过失行为虽然已经造成了基本结果(成立基本的过失犯),但在能够有效防止加重结果发生的情况下(既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又有回避结果的可能性),行为人具有防止加重结果发生的义务却故意不防止的,对加重结果成立故意犯罪。
  注意: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是刑法中的难点,也是司法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首先,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其次,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5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过失犯罪有哪几种类型2024
过失犯罪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中国刑法以处罚故意为原则,以处罚过失为例外。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过失一般是指行为人对构成犯罪的事实,因欠缺注意,以致发生危害结果。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您好,我哥哥前几天出门的时候,我哥哥开车子总是想要向朋友炫耀自己的车技,我哥哥开车子不小心撞到了人,我哥哥现在过失犯罪被抓到了,过失犯罪有哪几种情况
[律师回复]
1、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认识因素: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明知自已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明知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某些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意志因素: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2、间接故意:放任。
3、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两者的认识因素相同。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明知的可以是行为必然发生的危害结果也可以是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而间接的只能是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
4、间接故意的发生:一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的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二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
故意的认定:
1、要将犯罪故意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区别;
2、要将犯罪故意与单纯的认识或者单纯的目的相区别;
3、要将总同与分则的明知相区别;
4、要将俣理推定与主观臆断相区别。
二、犯罪过失的种类有哪些
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3、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相同:两者都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区别:(意志上)间接故意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认识上)间的主观上考虑避免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采取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则考虑到可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用语上),一个是明知,一个是预见。
过失的认定:
1、认定疏忽大褐的过失应当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
2、认定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将合理的信赖认定为轻信能够避免;不能将遵循了行为规则的行为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过失犯罪分那两种类型2024
过失犯罪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中国刑法以处罚故意为原则,以处罚过失为例外。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过失一般是指行为人对构成犯罪的事实,因欠缺注意,以致发生危害结果。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5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过失犯罪有两种是什么2024
过失犯罪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中国刑法以处罚故意为原则,以处罚过失为例外。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过失一般是指行为人对构成犯罪的事实,因欠缺注意,以致发生危害结果。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您好,我哥们儿前几天出差的时候,哥们儿在签订合同的时候给客户递水,不小心开水烫到了客户的眼睛,导致了客户眼睛瞎了我哥们儿过失犯罪,刑法中规定的过失犯罪有哪几种
[律师回复] 刑法上的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指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行为时在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社会经验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后果,他就应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负刑事责任。犯罪过失也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认识因素包括应当预见和已经预见两种情形,而犯罪过失的意志因素总的来讲,行为人对最终发生的危害后果都持否定态度,这是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区别的关键所在。过失犯罪均以发生一定的危害结果为必要条件,反之则不构成犯罪,因此过失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不存在既遂与未遂的问题。刑法明确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表明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犯罪,因而刑法规定对过失犯罪的法定刑较对故意犯罪的法定刑轻得多.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个遗弃的孩子,他的父母嫌弃他是个女孩,就把他遗弃了,现在他父母又来找他了,那么我想了解一下,过失不作为犯罪种类,不作为犯罪应该如何认定?
[律师回复] 不作为犯罪包括以下四种义务来源,即: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具体分析如下:
1、法律的明文规定。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是不作为之作为义务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在纯正不作为中,其作为义务都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这里的法律规定不能作扩大解释,只能理解为刑法明文规定或者由其他法律规定而经刑法予以认可。如果只有其他法律规定,未经刑法认可,则不能成为不作为之作为义务。例如,根据税收法律的规定,公民个人和法人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又如,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之间、直系血亲之间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扶养、抚养、赡养的义务。但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要构成犯罪,还必须以刑事法律的明文规定为依据。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偷税罪、遗弃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侵占罪(拒不退还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等等,都有刑法的明文规定。[9]有些作为义务虽然在一般法规中作了规定,但若刑法中未作相应规定的,即使行为人不履行作为义务,也不能以犯罪论处。例如,违反民法规定不履行清偿债务的不作为行为,由于刑法中未作规定,就不能以犯罪论处。
2、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其职务或业务本身要求他负有某种作为的义务。例如,游泳场的救生员有抢救落水人的义务,值班医生有救治病人的义务,保育员有保护幼儿生命、健康安全的义务等等。由于这些义务是以行为人所从事的工作、所担负的职责为前提,因而一般都由本单位、本行业的主管部门或者业务部门通过的职责守则、条例等形式加以规定。但是,实际上往往存在职务或业务所要求的义务不明的情况,对此应如何据以认定行为人有无作为义务呢?笔者认为,为避免入人于罪,对于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原则上应限于有职责守则、条例等明文规定的内容,但在我国目前部门、行业职责尚缺乏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下,对于本行业公认的职务、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不应以本单位、本行业未作明确规定为借口而予以否定,而应基于行业公认而加以确认。
3、 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上能够引起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法律行为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合同行为[10],广义地包括自愿承担义务行为?口头合同?。合同引起作为义务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合理划分刑法与民法等非刑事法律的调整界限。比如房主久经租户催促,而仍不修缮其有倒塌危险的房屋,最终致房屋倒塌而使屋内租户被压死的等等情形,能否视行为人有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而追究其不作为的罪责?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实践中还应结合社会相当性理论予以具体的判断。
4、先行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是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致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权利处于危险状态,而产生的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笔者认为,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并不限于违法、有责行为,也不限于作为行为,但合法、正当行为与不作为行为能否引起作为义务,又不可一概而论,也要根据社会相当性理论去具体分析。犯罪行为能否引起作为义务?在这个问题上又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是否定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先行行为原则上不应包括犯罪行为。认为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后,有义务承担刑事责任,而没有义务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自动防止危害结果发生,则是减免刑罚的理由;如果行为人没有防止结果的发生,则负既遂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没有防止更严重的结果的发生,则负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如果认为先行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则会使绝大多数一罪的情况变为数罪,这是不合适的。二是肯定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先行行为包括合法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一般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在先行行为是犯罪行为的情况下,先行行为与不作为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构成牵连犯。在这一问题上笔者持折衷说,基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应以行为人所放任发生的危害结果是否能为前罪的犯罪构成(包括加重构成)所包括作为区分标准:能包括的,没有作为义务,依据前罪的法定刑幅度定罪处罚即可;超出前罪犯罪构成范围而触犯更为严重的犯罪的,则具有作为义务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有哪几种犯罪过失犯罪2024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