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罪不溯及以往,根据《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根据这一规定,应按以下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当时的《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只能适用修订前的《刑法》,现行《刑法》不具有溯及力。对此,不能以新《刑法》规定为犯罪为由而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当时的《刑法》认为是犯罪,但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则应适用现行《刑法》,即现行《刑法》具有溯及力。
3.当时的《刑法》和现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现行《刑法》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原则上按当时的《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即从旧兼从轻原则所指的从旧。但是,如果当时的《刑法》处刑比现行刑法要重,则适用现行《刑法》。此即从轻原则的体现。
4.如果根据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的判决的,该判决继续有效。即使按现行刑法的规定,其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处刑较当时的刑法要轻,也不例外。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适用当时的刑法。对一种行为刑法的溯及适用,只限于未经审理或者虽经审理但尚未作出生效判决的场合;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应根据刑法的规定加以改变,以维护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从法律学来看,溯及力是指,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其指定的范围(时间与空间)内有对民事法律行为等行为的有无效力是否合法的决定力。
5.《立法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对于类似事件能够依据的《刑法》罪名,主要是伪造国家公文印章罪,但如果其中并不涉及伪造,或者涉案人员伪造的不是国家公文印章,就很难被刑事立案,最后只能按党纪政纪处分。而另一方面,当遭遇冒名顶替,受害人想要追究对方的民事责任,只能依据侵犯姓名权和受教育权要求赔偿,能获得的赔偿只有几万元。
冒名顶替罪的适用必须严格以冒名顶替者的实际行为为依据。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可以咨询律师进行法律帮助,尤其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认定的具体事项不同,具体情况以实际情况为准。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