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被强拆怎么诉讼?

最新修订 | 2024-09-04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宅基地被强拆之后应该先保留证据,然后到法院上起诉对方强拆自己的房子,并且要求赔偿。证据应该包括强拆之前的房子、对方强拆的过程的视频、照片等。以及宅基地被强拆之后的情况。才可以做到有据可依。

宅基地被强拆怎么诉讼?

宅基地被强拆的应该先保留证据,保留证据之后到法院去起诉。因为强拆之后房子就变成了废墟。如果没有相应的证据的话是不能证明房子的存在以及对方强拆的。应对强拆的时候应该注意方法,具体如下:

1、强拆之前

如果当事人提前得知强拆消息,最好是将贵重物品转移,尤其是小件的贵重财物。万一发生意外,导致财物丢失,当事人只能申请赔偿,但是维权时像电视、电脑、冰箱这种大件物品还比较容易取证,但是像项链、手镯这种体积小、价值大的物品就很难证明其存在。而当事人如果不能提出相应证据,主张就 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如果房屋真的被强拆,那就会成为一堆废墟,屋内屋外环境、室内装修、布置等都无法还原,那后期如果申请赔偿,我们就无法举证。 因此,如果房屋可能遭遇强拆,被拆迁人最好能提前对屋内屋外环境进行录像,作为证据保存好。 此外,为了方便后期维权,被拆迁人最好也对自己的财产进行一个清点和价值预估,列出一份财产价值清单。这样万一真的发生强拆,后期在维权时能作为 申请赔偿的依据。

2、强拆之时

如果拆迁队到来后强行拆房,当事人一定要马上报警,交给警察处理,并保留好报警的电话记录。虽然警察不一定能阻止强拆,但是否报警、警方是否作为 对我们后期维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警方的出警记录是认定强拆主体、时间的重要依据。即使警察不出警,我们后期也能起诉其不作为。

因此强拆来临 时,报警是十分必要的,当事人千万不可忽视! 此外,如果拆迁队到达现场后实施强拆,在保证自身和家人安全的情况下,要及时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拍照、录像、录音,对强拆现场的情况进行记 录。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保留证据,方便后期维权。

强拆之后当事人应该携带上述的证据到法院去起诉对方,并且要求赔偿。但是强拆的时候千万不能采取暴力的方式来阻拦强拆。不管怎么样吃亏的只会是当事人。按照上面的方法,报警,如果警察不来的话也可以以不作为的方式去投诉派出所。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k字,预估阅读时间7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19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宅基地被强拆怎么诉讼?
一键咨询
  •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2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8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5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4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8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3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4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3****76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5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0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6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1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8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5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0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沭阳178****163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88****558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35****930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宅基地能不能强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宅基地能不能强拆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征地拆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宅基地能否强制拆迁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宅基地能否强制拆迁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征地拆迁
宅基地拆迁补偿纠纷可以诉讼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纠纷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种:
(1)协商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据此规定,公民之间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应当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2)行政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2款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该法还规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犯、赔偿损失。
(3)司法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这表明公民之间就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的纠纷,只与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条和第53条的规定,先经过有关的处理,对于处理决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提讼。否则,人民不予受理。但对于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被侵权人可以不经的处理,而直接向人民。此外,宅基地纠纷还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来解决。人民调解是指在调解委员会(包括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进纠纷当事人互相谅解,平等协商,从而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快速解决“行政类”问题
当前319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9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宅基地拆迁被强拆怎么办?
宅基地拆迁被强拆可以及时的向国土局进行反映,也可以直接收集证据报警处理,对于非法侵害并造成自己的财物受损的,那么就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遇到宅基地拆迁被强拆怎么办不清楚的,可以参考一下本文的内容。
10w+浏览
征地拆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宅基地被强拆怎么处理?
宅基地被强拆的,应当及时报警并拍照或者摄像取证,也可以提交到法院来起诉处理,对于强拆的认定,是需要符合规定的条件的,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司法机关来认定。
10w+浏览
征地拆迁
你好宅基地,村上是不是可以强行拆
[律师回复] 以下12种情况宅基地不能确权:
(1)主动放弃二轮承包经营权未承担农业税费义务的按无田户处理,不予确权登记。
(2)农村二轮承包时,没能力种田没承包的孤寡、单身户、五保户,按无田户处理,不予确权登记。
(3)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户口外迁不在册或按当时政策不符合分田条件的人员,目前户口仍在外地或已回迁,要求分田的,暂不处理。
(4)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未承包到户的土地原则上暂不确权登记,归集体所有。
(5)在承包土地上未批先建、改变用途的不予确权。
(6)承包农户代种他人承包地的,现代种户要求确权的,原则上不予确权。
(7)承包地已被依法征占,并已得到相应补偿,确权登记时要从承包地块面积中减除,进行变更登记。(也就是说被依法征占且得到补偿的这部分地块不予登记)
(8)承包户的承包地被全部征收、征用、占用,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丧失的不再确权发证。
(9)机动地、经济地、荒地已纳入承包地管理的继续作为承包地管理;未纳入承包地管理的,不再进行确权登记。
(10)家庭承包人员死亡的,家庭承包户没有消亡,还按原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家庭承包户消亡的,原家庭承包土地不予确权登记。
(11)退耕还林领取了林权证的,本次不予确权登记颁证。如果没有领取林权证,但领取了退耕还林补贴,应尊重农户自己的选择。
(12)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土地权利的,不予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充:农村宅基地不予确权登记将被回收,对于有宅基地需求的农户可以重新给予分配宅基地,具体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村集体组织成员间有偿流转。(2)对于荒废的闲置宅基地,村集体可以收回并重新分配。(3)对于没有确权且原使用人不退出宅基地的,不准再翻建、修补房屋,待房屋消亡后由村集体收回。(4)鼓励超占、多占宅基地的农民家庭有偿退出宅基地。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9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合法宅基地允许强拆吗?
合法的宅基地是不允许被强拆的,如果进行强拆的话需要政府部门的批准才行。即使自行进行拆除,也需要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一旦涉及非法强拆很有可能会涉及到违法行为,将会受到处罚。
10w+浏览
征地拆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维权技巧 > 宅基地被强拆怎么诉讼?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