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使他人故意犯罪怎么判?

最新修订 | 2024-09-03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指使他人故意犯罪可能会被认定为是,需要依法《刑法》的规定判刑。指使他人犯罪也就是《刑法》所说的教唆他人犯罪,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指使他人故意犯罪怎么判?

一、指使他人故意犯罪怎么判?

1、指使他人故意犯罪可能会被认定为是,需要依法《刑法》的规定判刑

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自己并不亲自参加某种犯罪,而是以自己的言行去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通过他人去实施犯罪。教唆犯是共同犯罪人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社会危害性大。

2、指使他人犯罪的判刑标准为:

(1)指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可能是共同正犯。即利用他人实现犯罪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达到犯罪的实现。

(2)指使他人犯罪,还可能构成教唆犯。故意唆使并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违法行为的,是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胁从犯,即指被胁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指使他人犯罪有什么特点?

1、指使他人犯罪的特点包括具有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教唆行为、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1)必须具有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教唆行为。也就是用劝说、怂恿、利诱、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无犯罪意图,或虽有犯罪意图但不坚定的人,使他人接受自己犯罪意图,坚定犯罪的决心,以达到犯罪的目的。如果是对已经决定犯罪的人再用言辞鼓励,促其顺利实施犯罪,该种行为属于帮助犯罪,不属于教唆犯。

(2)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教唆犯。即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产生犯罪的意图,进而实施犯罪,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他人去犯罪。如果由于言词不慎,无意间说的一些话,引起了他人的犯罪意图,导致了犯罪的发生,不能认为是教唆犯。

2、对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所谓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指教唆行为在共同犯罪中所占的地位和它的实际危害,即教唆犯教唆的方法、手段、教唆的程度,对完成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实施所教唆的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行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在处罚上也应有所不同,对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按照刑法关于主犯的处罚规定处罚。

(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这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的发育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易受坏人教唆而陷入犯罪的歧途,所以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击坏人对他们的腐蚀,法律作了特别规定。

(3)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没有起到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没有实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没有实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结果。二是被教唆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是教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由于被教唆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尚未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虽造成危害结果,但与其教唆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而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指使他人犯罪,指使者与被指使者构成共同犯罪,根据二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处罚。一般而言,被教唆者起到次要作用,属于从犯,教唆者起到主要作用,属于主犯,即使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者也须要承担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3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43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指使他人故意犯罪怎么判?
一键咨询
  • 150****58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3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7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6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0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8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8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2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3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3****21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0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0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0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0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4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指使他人故意伤人会判多久?
指使他人故意伤人会判多久,应当是根据伤害的程度来进行判断的,比如说如果伤害他人的身体,达到轻伤以上的法律和不作为共同犯罪也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的。指使他人故意伤人会判多久,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指使报复他人犯什么罪?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教唆罪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教唆人与被教唆人为共犯关系。具体处罚要看教唆他人犯下什么罪行,就以什么罪行论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教唆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教唆他人实施什么犯罪,就以什么罪名论处,而胁从他人犯罪的,只能以故意罪或故意伤害罪论处,不再以教唆的内容实行数罪并罚。教唆他人使其决意实行犯罪行为之罪也(刑二九Ⅰ)。故须被教唆者本无犯罪之意思,由教唆者之行为而后产生犯意的事实。若被教唆者先有犯意,则为开导指示之从犯矣。教唆罪的成立   1.须有教唆之故意  即被教唆者因教唆而生特定犯罪之意或至于实行,为教唆者所能预见,倘不能预见者,则非故意,对于其犯罪行为,自不成立教唆罪。是以基于自己过失之行为,致惹起他人犯罪之原因者,不得谓为教唆罪。例如: (1)某甲与某乙闲谈,无意中提及某丙家中藏有黄金,某乙因而前往丙宅行窃,某乙之行为,固由于某甲之谈话所引起,但某甲并无教唆之故意,自难令负教唆罪责 (2)母亲误解孩子(已满14岁)的情况下,孩子解释时,由于母亲不听解释,而造成孩子犯罪,也不能视为在母亲的教唆下犯罪,因为误解孩子即便是在孩子解释而不听的情况下也不属于故意。   2.须有教唆之行为  教唆罪在客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之行为,其方法如何,法律并无加以限制。在解释上,认为须能达到教唆之目的为已足。举凡以言语、文字或举动,为明示或默示,要皆不失为教唆,惟不得以或胁迫之方法出之,因为以或胁迫便被教唆人丧失自由意志,而为犯罪之行为者,则应绳以间接正犯之罪。   3.须被教唆者为特定之人  在煽惑罪所煽惑者,为多数之不特定人。例如以文字或演说发布其犯罪行为之煽惑,其受煽惑者当非特定之人,而教唆罪系以对特定人为之,故被教唆者必为特定之人此乃与煽惑罪主要区别之点。   4.须被教唆者为有责任能力  盖被教唆者以有自行判断之能力为限,教唆者仅予以犯意令其自为采择而已,设被教唆者无责任能力,则必乏自由采择之权,不过等于机械作用,其教唆者不啻自为其行为,而成为间接正犯矣。我现行刑法关于教唆罪,系采主观主义,因其恶性重大,宜予处罚,此观乎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项及第三项之规定,即足以显示教唆罪之性也。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343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指使他人故意伤害罪怎么处理?
指使他人故意伤害罪应当按照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人员来进行一定的处罚,当然了,前提必须是将他人打成轻伤以上的,如果不构成轻伤以上,不需要按照刑事犯罪来进行追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即可。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43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指使他人故意伤害罪如何判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或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受人指使故意伤害他人怎么判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受人指使故意伤害他人怎么判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学校的一个恶霸把同桌打了,虽然他没有亲自动手,但是指使别人,问下指使他人打架斗殴构成犯罪的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复] 1)殴打,是指行为人以伤害他人身体为主观故意,利用肢体或工具直接施加于受害人身体且即时发生作用力的行为。
殴打是行为而非结果,殴打当然会有结果,包括一般疼痛、轻微伤、轻伤、重伤、死亡等。
2)殴打他人,是指行为人公然实施的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打人行为。行为方式一般采用拳打脚踢,或者使用棍棒等器具殴打他人。……依据本条规定,殴打他人属行为
犯,即只要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殴打他人行为,不论其是否造成被侵害人受伤,即应当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殴打的行为方式、行为地点和伤情轻重等,应当作为从
轻或者从重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
2、关于打架斗殴的解释:
1)打架:相打,徒手格斗
2)【打架】也叫斗殴、格斗。是对立双方或多方,在相互矛盾发展到极点时,其行为特点为具有暴力倾向,以对他人产生身体造成伤害为目的的一种主观意识行为.
2、关于斗殴的解释:
1)斗殴:争斗殴打。
2)斗殴:是指双方或多方通过拳脚、器械等武力以求制胜的行为。释义:争斗打架。
相关法律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
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
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民事诉讼。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43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受人指使故意伤害他人如何判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受人指使故意伤害他人如何判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指使肇事人逃逸的乘车人和车主共犯的判定
[律师回复] 对于指使肇事人逃逸的乘车人和车主共犯的判定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指使肇事人逃逸的乘车人和车主共犯的认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示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
这一规定要求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要有符合这一规定身份的人致使肇事人逃逸的行为,且因逃跑行为而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本案中的上诉人邱某在刘某驾车肇事后,其作为车辆的实际所有人和乘车人确已指示刘某逃跑,并且也实施了逃跑行为,但公安干警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先后赶到现场对被害人进行抢救,客观上被害人已经得到了救助,故上诉人邱某的行为不符合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构成要件,其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基本事实:
上诉人邱某与其哥哥自筹资金购买了货车,挂靠于某公司,并雇佣上诉人刘某驾驶车辆。刘某超速行车与醉酒的被害人驾驶的车辆相撞。事故发生后,邱某下车匆忙查看现场后即上车让司机刘某驾车逃离现场。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对被害人进行急救,因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认定刘某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上诉人邱某逃逸被抓获,上诉人刘某于案发次日向公安局自首。
裁判的理由:
上诉人刘某超速行车,且在发生事故后逃离现场,造成一人死亡的后果,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其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在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上诉人邱某在雇佣为自己驾车的驾驶员肇事后,未对被害人进行救助,保护现场,反而致使肇事人逃逸,其的致使行为实际上市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肇事行为人逃逸,符合刑法中包庇罪的构成要件,应以包庇罪对其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343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指使肇事人逃逸的乘车人和车主共犯的认定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指使肇事人逃逸的乘车人和车主共犯的认定问题解答如下, 指使肇事人逃逸的乘车人和车主共犯的认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示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
这一规定要求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要有符合这一规定身份的人致使肇事人逃逸的行为,且因逃跑行为而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本案中的上诉人邱某在刘某驾车肇事后,其作为车辆的实际所有人和乘车人确已指示刘某逃跑,并且也实施了逃跑行为,但公安干警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先后赶到现场对被害人进行抢救,客观上被害人已经得到了救助,故上诉人邱某的行为不符合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构成要件,其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基本事实:
上诉人邱某与其哥哥自筹资金购买了货车,挂靠于某公司,并雇佣上诉人刘某驾驶车辆。刘某超速行车与醉酒的被害人驾驶的车辆相撞。事故发生后,邱某下车匆忙查看现场后即上车让司机刘某驾车逃离现场。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对被害人进行急救,因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认定刘某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上诉人邱某逃逸被抓获,上诉人刘某于案发次日向公安局自首。
裁判的理由:
上诉人刘某超速行车,且在发生事故后逃离现场,造成一人死亡的后果,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其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在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上诉人邱某在雇佣为自己驾车的驾驶员肇事后,未对被害人进行救助,保护现场,反而致使肇事人逃逸,其的致使行为实际上市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肇事行为人逃逸,符合刑法中包庇罪的构成要件,应以包庇罪对其定罪处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指使他人故意犯罪怎么判?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