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可以立案吗?怎么报警立案?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一若个人被骗金额超过2000元及以上,建议立即打110报警或到附近派局所报案。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一般个人被骗金额超过2000元及以上,报警才给予立案。二若个人被骗金额低于2000元,如被骗几十、几百元的报警,警方不予立案。则按盗窃处理,做相应报案记录。但是建议去派出所报案,并提供有效证据。当受害人数、涉及金额累计达到一定数额时,警方也将会立案调查。因此,微信被骗50元报警,由于涉及金额较少,警方是不予立案的。除非被骗的人数较多,并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这时警方才有可能立案。如何在生活中防范诈骗行为
1、要有反诈骗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无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事与人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
2、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熟悉的人所需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克服展销便宜心里,就不会对突如其来的横财和好处欣喜若狂要三思而后行。
3、必须冷静,千万不要慌张,一旦发现被骗,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的有罪证据,迅速报警,要防止打草惊蛇,有人认为把钱追回是关键,所以在发现上当后想私了,于是主动上门去恳求骗子返还财产,这是很愚蠢的办法,这等于告诉对方骗局已经暴露,提醒片子赶快逃跑,聪明的做法是,一方面装做仍闷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方面查明对方骗财的流向及时报案。诈骗犯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象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突出特点就是使用欺骗的方法取得公私财物。在犯罪形式上,犯罪分子多以编造假情况或隐瞒事实真象,而使受害者陷于一种错误认识,信以为真,仿佛“自愿地”将财物交与犯罪人,但实际上,这只是受害人被犯罪分子制造的假象所迷惑而受骗上当的结果,并非真正同意。当前,诈骗活动形式多样,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微信诈骗的常用手段有哪些
1、通过盗取微信帐号、绑定微信的QQ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等方式,诈骗者冒充家人联系,并以各种理由要钱。
2、诈骗者一般通过获取用户好友信息,通过“微信换号”等方式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3、诈骗者一般装成高富帅或者白富美,搭讪单身男女,在骗取感情上的信任后,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4、诈骗者声称能“海外代购”,价格非常优惠,以此为诱饵,打折代购,待顾客付了代购款之后,诈骗分子会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的理由要求加付“关税”,等顾客钱付了,货品也收不到。
5、诈骗者以商品为诱饵,给顾客返利或者降价,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实则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应用账号、密码等其他个人隐私信息。
6、有的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就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写着电话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人的真实个人信息。微信被骗报警有用吗微信被骗报警是有用的,而且是应该采取的手段,理由如下:
1、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遭遇微信诈骗,报警肯定比不报警要有用得多;
2、如果遭受诈骗的金额已经达到了立案金额,那公安机关就会对你的案件予以立案;
3、如果诈骗的金额没有达到立案金额,报警之后,公安机关会登记受案,若有其他受害人,公安机关就会根据案情、涉案金额、涉案范围等予以立案侦查。
4、根据微信诈骗的一般规律,诈骗分子通常实施多起诈骗,即使仅有一起,查到了即使不能对其刑事判刑,也可对其进行行政处分。若有破案追回赃款,受害人也可领到被骗的钱款。微信被骗立案标准诈骗罪是我国刑罚第二百六十六条所规定的罪名,一般诈骗罪立案标准与盗窃罪相同,经济诈骗罪如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等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