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媒体造谣判刑吗

最新修订 | 2024-02-24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新闻媒体造谣应当承担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具体情况是根据涉案事实的严重程度来处罚的,一般情况下造成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依旧不知道我国新闻媒体造谣判刑吗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我国新闻媒体造谣判刑吗

一、我国新闻媒体造谣判刑吗?

网络媒体造谣应当承担诽谤罪刑事责任,法律上并没有造谣罪的说法,只规定了诽谤罪,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三、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是什么

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

(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4)追究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是公诉案件,诽谤罪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影响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是公诉案件外,一般均为自诉案件

四、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是什么

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媒体制造谣言的,怎样进行处罚要依据具体的情节而定,如果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可进行行政处罚。以上就是关于我国新闻媒体造谣判刑吗的相关介绍。如果对于该问题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提供专业法律知识服务。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53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我国新闻媒体造谣判刑吗
一键咨询
  •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7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6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7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0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8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5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6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6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3****74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0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3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3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7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4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6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自媒体造谣判刑吗判几年
网络造谣应当承担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具体情况是根据涉案事实的严重程度来处罚的,一般情况下造成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依旧不知道自媒体造谣判刑吗判几年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我是个初入职场的小菜鸟,领导让我写一份新闻媒体合作协议,说是要锻炼我,但我以前根本没写过呀,完全不知道怎么写,会写的朋友能给我发一份模板来吗,跪求。
[律师回复] 新闻媒体合作协议范本如下:甲方: (以下称“甲方”)
乙方: (以下称“乙方”)
经过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全面提升甲方企业形象及媒体合作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合作内容
1、 甲方在各大新闻媒体网站等媒体进行软文发布。
2、 乙方充分运用自身媒体优势,及时捕捉行业焦点,将甲方的企业实力、公司形象、产品宣传等内容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同时利用乙方的网络资源详细介绍企业、产品,全面提升甲方的公司形象。
3、 乙方利用己方的优势,为甲方做搜索引擎的优化推广工作,有选择地宣传推广甲方医院和主要业务专科的相关疾病关键词的软文,使之在个搜索引擎的排名靠前,为患者选择甲方医院就诊牵线搭桥。
4、 合作期间,乙方配合甲方日常的公关宣传,在各大新闻媒体网上发布关于甲方医院科室各类新闻宣传类稿件,乙方主动转载其他媒体报道甲方的正面新闻信息。
5、 乙方负责对专题及其内容进行搜索引擎优化,根据需要在信息页面帮甲方挂商务通。
6、合作期间,乙方在各大媒体网站发布的新闻软文内容稿件可由甲方提供,乙方负责审核。
7、乙方发现有关甲方的负面报道,不予发布(或转载),如已发布,一经发现,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并立即通知甲方相关责任部门,使甲方减少负面新闻的影响。
第二条 协议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三条 费用及支付
1、 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费用共计人民币 人民币;签约后三个工作日内,甲方支付费用 汇至 户名: 建行卡号: 开户行:
第四条 违约责任
1、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应向履约方赔偿其相应的损失。如双方均违约,每一方应对其违约部分负责。
2、 若甲方未能按本协议向乙方履行相关义务,则甲方将承 担相应的责任并对乙方遭受的损失赔偿乙方,乙方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
3、 一方未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有权中止执行本协议。
第五条 协议的终止
1、本协议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终止:
(1)、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终止本协议;另一方破产、停业、自愿或强制性清算;
(2)、因为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协议目的;
(3)、另一方拒绝或延迟履行协议,在收到守约方发出的催告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仍未履行;
(4)、本协议中规定的终止协议履行的情况出现。
2、协议的终止不影响保密条款及争议解决条款的效力。
第六条 保密
甲乙双方不得将本协议内容或其在协议履行过程中获得的对方任何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透露给任何第三方。
第七条 争议解决
如就本协议的解释或执行或就本协议涉及的事宜发生的所有争议,双方应努力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解决无法达成一致时,任何一方可提交甲方所在地法院解决,其裁决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八条 本协议的补充、变更与修改
本协议在履行中如有未尽事宜,或因业务发展需要对本协议现有条款进行变更或修改时,应允许双方任何一方随时提出补充、变更和修改方案,经与双方协商后以书面形式确立补充本协议的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单方进行的补充、变更与修改无效。
第九条 其他
1、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并按该法律解释。
2、本协议壹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壹份,具有同等效力,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盖章) (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授权代表签字:
签约日期: 电话:
签约日期:
造谣,惑众,造谣,造谣造谣怎么处罚,造谣惑众罪怎么判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 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 区分本罪与谎报军情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有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而且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但前者是将编造的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将编造的情况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 区分本罪与假传军令罪的界限 前者的行为人也可能编造有关作战命令的。这种情况与假传军令罪的区别,在于传递虚假军令的方式和接受虚假军令的对象不同。前者不是将虚假军令直接传播给执行人,而是在公众中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后者则是将虚假的命令传递给依照职责应执行该命令的人,假传的方式往往是正常下达命令的方式,对象是特定的。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条竞合,本法对这两类犯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军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构成犯罪的,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战时造谣惑众罪论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新闻造谣者判刑多久出结果
造谣传谣判刑大概就是几个月左右出结果,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是依旧不知道新闻造谣者判刑多久出结果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被人造谣诋毁诋毁,恶意中伤,在各大媒体传播不
[律师回复] 1,名誉权是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侵权人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受害人可以因此向提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承担相应的损失 2,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名誉权是人身权利,一般不会有财产利益,但名誉权会直接影响权利人的财产获得,因此名誉受损也会造成财产损失。如公民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某种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遭受财产的重大损失。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引起的后果,侵权人就应当全部赔偿。并且受害人的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和支出,也属于财产损害的范围。 3,名誉侵权通常很难直接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但会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人云亦云,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年代,诽谤造成的影响无法预计。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予以救济,但当采取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就应当把名誉利益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获利的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确定。 4,如果对方情节严重,涉嫌诽谤罪,可以报警处理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53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被人恶意诋毁,造谣中伤,在各大媒体传播不实消息
[律师回复] 1,名誉权是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侵权人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受害人可以因此向提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承担相应的损失 2,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名誉权是人身权利,一般不会有财产利益,但名誉权会直接影响权利人的财产获得,因此名誉受损也会造成财产损失。如公民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某种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遭受财产的重大损失。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引起的后果,侵权人就应当全部赔偿。并且受害人的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和支出,也属于财产损害的范围。 3,名誉侵权通常很难直接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但会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人云亦云,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年代,诽谤造成的影响无法预计。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予以救济,但当采取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就应当把名誉利益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获利的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确定。 4,如果对方情节严重,涉嫌诽谤罪,可以报警处理
被人造谣诋毁,恶意中伤,在各大媒体传播不实消息
[律师回复] 1,名誉权是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侵权人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受害人可以因此向提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承担相应的损失 2,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名誉权是人身权利,一般不会有财产利益,但名誉权会直接影响权利人的财产获得,因此名誉受损也会造成财产损失。如公民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某种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遭受财产的重大损失。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引起的后果,侵权人就应当全部赔偿。并且受害人的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和支出,也属于财产损害的范围。 3,名誉侵权通常很难直接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但会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人云亦云,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年代,诽谤造成的影响无法预计。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予以救济,但当采取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就应当把名誉利益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获利的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确定。 4,如果对方情节严重,涉嫌诽谤罪,可以报警处理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3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造谣诽谤罪主体是谁
诽谤罪主体为自然人,需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能力。国家机关、企事业及社会团体非适格主体。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处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被人造谣诋毁诋毁,恶意中伤,在各大媒体传播不实消息对人身
[律师回复] 1,名誉权是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侵权人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受害人可以因此向提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承担相应的损失 2,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名誉权是人身权利,一般不会有财产利益,但名誉权会直接影响权利人的财产获得,因此名誉受损也会造成财产损失。如公民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某种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遭受财产的重大损失。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引起的后果,侵权人就应当全部赔偿。并且受害人的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和支出,也属于财产损害的范围。 3,名誉侵权通常很难直接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但会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人云亦云,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年代,诽谤造成的影响无法预计。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予以救济,但当采取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就应当把名誉利益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获利的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确定。 4,如果对方情节严重,涉嫌诽谤罪,可以报警处理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我国数据造假造谣会判刑吗
造谣者不一定会判刑,如果造谣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诽谤罪的罪名就不成立,而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情形,是不需要坐牢的。若是依旧不知道我国数据造假造谣会判刑吗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造谣言论造谣扰乱军心罪怎么量刑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刑法第377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加重处罚事由 犯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而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是指因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导致作战部署作重大调整的;造成我方人员重大伤亡的;造成特别重要的或者多件重要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和多处重要军事设施毁损的;致战斗、战役失利的等。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客观方面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武装部队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和其他参加的武装力量。敌情是指敌人的军事情况,包括敌军的作战计划、军事布防、部队组成、军种、番号、武器装备、军事设置、作战意图、军事行动等一切与作战有关的情况。 一、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必须发生在战时,才能构成本罪。这就是说,战时乃是构成本罪在时间上的必备要件。不在战时而在平时,即使有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也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战时,是指国家宣布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受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二、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所谓提供,是指采取各种方法将虚假的敌情告知武装部队,以让其知道。既包括书面的,又包括口头的;既可以当面提供,又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报或由第三人代为转告而不当面提供。既可以是主动提供,也可以是武装部队向其询问时而予以提供。不论方式如何,只要提供的属虚假敌情,即可构成本罪。所谓敌情,是指与我为敌的一方的一切有关信息情报,主要是军事情报,但不限于军事情报。 三、造成严重后果,是构成本罪的必要条件。造成严重后果,是指因提供虚假敌情而扰乱了部队的作战部署,干扰了部队的军事行动,破坏了指挥人员的作战计划和安排等 。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53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3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造谣诽谤罪主体是什么
诽谤造谣罪的主体究竟为何诽谤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形式,其本质在于故意捏造并传播虚假信息,这些信息足以对他人的人格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罪行的构成需要以下几个必要条件:第一,主体元素的明确性。诽谤罪所涉及的受害者应当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自然人,而非诸如法人等其他团体或组织。第二,客观方面的特定条件。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我国新闻媒体造谣判刑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