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的少年犯下的欺诈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应依法追究相关刑事责任,然而对于未成年人所涉及到的犯罪行为,由于其自身特殊性,应给予相对轻缓或减轻的惩罚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首先,对于那些足以致使他人形成或维系错误认知的欺诈行为,无论受害者在辨别真伪方面是否存在失误,都无法影响这类欺骗行为的成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错误认识必须是涉及到财产处置的情况。
例如,直接交付财产、同意行为人获取财产、承诺将财产性权益转让、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等,都是财产处分的具体体现。
如果行为人实施了这样的欺骗行为,使得他人主动放弃相应的财物,那么行为人在拾取这些财物之后,依然应当被判定为构成诈骗罪责任人。
其中,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主要目的,采用欺骗的手法,获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一种行为。
案件中既有既遂情形,又存在尚未得逞的未遂情节,若二者各自达到了不同的处罚等级,则按照罪责更重的那一项规定进行惩处;倘若均处于同一处罚档次,应按照诈骗罪的既遂状态来进行定谳。
其次,当明悉他人正在实施某种欺诈犯罪行为时,为其提供各种形式的银行卡、移动电话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以及费用结算等方面的协助,则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
在案发后查封、扣押、冻结的那些诈骗财物及对应的孳息,若权属明确无误,则应当发给被害者;倘若权属出现混淆不清的状况,那么可以按照被骗取财物在查封、扣押、冻结在案所有财物及孳息总金额中的比重来发给被害者,但是已经获得退赔补偿的部分应该予以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哪态渣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闭败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李悄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未满十八岁签合同有效吗
未满十八岁签合同是否有效分为以下情形:
1、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
2、已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签订的其他合同,效力待定,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的,合同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无效。
3、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
合同生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作为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法典》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作为合同主体的自然人,应该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作为合同主体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它们的行为能力是不同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才具有法律效力,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它们的经营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才受法律保护。
二、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为一切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
如果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或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或逃避法律的行为,或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都将导致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
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时,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禁止性规定。同时,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合同还应当符合法定形式。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未满十八岁诈骗罪该怎么判吗”,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