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案件经合法立案流程之后,即必须启动答辩、呈交证据及证据交换等环节,以待法院裁决。
然而,在刑事案件方面,立案过后尚需履行众多法定程序步骤。具体而言,刑事公诉案件立案过程可分为刑事侦查立案以及刑事审判立案两个主要阶段。
首先,刑事侦查立案主要指侦查部门根据报案者或控告者提供的举报,或是侦查部门自主发掘到的犯罪线索,并据此展开后续的违法行为调查。在此阶段结束后,侦查部门将全面收集各类证据,并对涉案嫌疑人员执行讯问,同时亦会传唤相关见证人、受害人及司法鉴定专家、审计师等人到场参与审理。待案件侦查进入尾声,侦查机构若判定嫌疑人确已构成犯罪,则应依法将案件移交给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与此同时,刑事审判立案则经由检察院对侦查机构移交至其处的案件进行仔细审查后,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情况下,将案件诉诸上级法院进行公诉处理。而在人民法院接手此类案件后,将根据法律规定排定开庭日程,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对证据的公开质证和激烈辩论,倾听被告人对于案件事实的陈述,并全方位评估所有证据材料后,最终做出原告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判断。至于刑事自诉案件,立案程序启动后,人民法院将同样按照上述要求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证据质证及辩论,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全案证据,依法作出对被告人是否应受刑事处罚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二、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
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民事诉讼时效,指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的抗辩权。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事纠纷诉讼到检察院是什么流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