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共同受贿罪的量刑,通常会依据以下法律条款进行相应的减轻或从轻判决:
首先,若犯罪者所涉及的个人受贿金额高达10万元人民币或者等值外币,那么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同时还可能被剥夺财产权;
如果情节特别恶劣,则可能面临死刑以及财产的全部没收。
其次,若个人受贿金额介于5万元至10万元之间,那么将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能被剥夺财产权;
同样地,如果情节特别恶劣,也可能被判定为无期徒刑,并且财产将被全部没收。
再者,若犯罪者收受的贿赂金额不足5万元,但超过5000元,那么他们将被判最少一年以上、最多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若情节较为严重,可能会被判处7年以上但不超过10年的有期徒刑。
最后,假如犯罪者在贪污行为发生以后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退回赃款,在此情况下,他可以获得减轻甚至完全免除刑事责任的机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就能对其做出不予追究的决定,相反,这份责任仍然需要由其所在的工作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构来承担,他们需要对该员工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二、受贿罪共犯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一是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是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一种职务犯罪,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在单独犯罪的情况下,其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
受贿罪的主体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也可以由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构成。
二是各犯罪主体侵犯的客体都是国家的廉政制度。受贿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建设制度,这是受贿罪最本质的特征。
受贿罪共同犯罪的犯罪主体中虽然有的是非国家工作人员,他们本身没有职务上的便利可以利用,不能直接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但他们在共同受贿犯罪中进行教唆、帮助等行为,与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体的行为来达到这一效果。
因此,在受贿罪共同犯罪中,犯罪主体不论是否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的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客体都是同一的,即国家的廉政制度。
三是受贿犯罪主观方面具有共同受贿犯罪的故意。
四是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各犯罪主体相互配合进行受贿犯罪。
在共同受贿犯罪中,各犯罪主体有可能分工不同,不像在单一主体的受贿犯罪中,犯罪主体只表现为受贿行为,而是表现出多种行为方式。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受贿罪共犯怎么量刑”,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