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鉴别可以文书中的公章伪造
1.观察字体特征。公司所用印章,如公章、合同章、财务章以及法人章等,皆须由公安机关指定的刻印社进行制作。
值得强调的是,印章的字体亦有相关规定及标准。针对我国广大企业单位而言,通常以宋体或仿宋体作为首选,尽管并非绝对情况,但若选用其他字体重,请务必保持审慎态度,提高警觉。如下图所示,右侧两张假印章即未采用典型宋体设计。
2.关注印章颜色。扫描之后看到的公章印泥色彩,一般呈深红色调。关键在于其颜色方面存在着密集且无规律的散点状分布,可能体现为小黑点或小白块。这是源于真实的印章在实体材质表面刻制,而其原始印章毛胚的表面无法达到完全平滑,因此在涂抹印泥加盖的过程中,由于油墨分布不均与操作者力度掌控不同,使得白色印文卡片及底板桌面的平整度也难以实现百分之百,以致最终形成的印文总难免有所色差之处。
3.观察印章角度。此处言及的“角度”,主要是指加盖印章时的倾斜程度。尽管大部分使用者在加盖印章时普遍追求正面达标,然而实际应用中却往往留下微小的偏差。尤其对于圆形印章而言,其角度控制更为不易。
4.重视印章位置。重点关注公章究竟加盖于协议的留白部分,抑或是文字之上。通常情形下,真实印章应直接覆盖在所属企业铭牌之上;而质量低劣的假印章则更偏向于加盖在空白区域,原因在于假印章多为电子化制作,倘若加盖在文字上便会遮蔽其后的部分文字内容。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鉴别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不存在协商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没有书面协议,也不存在口头约定,而是根据章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具有整分合一性质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应当认为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
2、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典、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3、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时都是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如何鉴别可以文书中的公章伪造”,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