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样的伤为重伤害
对于重伤害的认定标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各类致伤因素导致的原发性损伤或由原发性损伤进一步诱发的并发症,其病情严重至足以威胁到当事人的生命安全;
其次,若留下了肢体严重残疾或容貌遭受严重损害等后遗症;
最后,若引起听力、视力或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严重丧失。
在实际操作中,重伤的认定需要经过专门的司法鉴定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谨的评估和判断,如果对鉴定结果持有异议,当事人有权要求鉴定人出席法庭并接受质询,或者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
《刑法》第九十五条
本法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第二百三十四条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什么样的伤算轻伤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交通肇事这一类刑事犯罪的诉讼时效通常设定为五年。
然而,若被告在案件发生后的这段时间内没有积极寻求法律帮助并就其违法行为向相关部门报告,则此类案件的诉讼时效将自动延长至十年。
对于情节更为严重者,若法院可能对其作出的判决判定最高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他的诉讼时效将会被延长至十五年。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凡是法定最高刑期为五年以上但不满十年的有期徒刑之罪犯,例如交通肇事罪,一旦过了十年,将不再被追究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期为七年,因此其诉讼时效为十年。
《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伤为重伤害”,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