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案件的判决一经生效,即产生拘束力并成为法律裁定,在此之后经定时期限结案未果者,当事人一方可于该定时期内的最后一日算起一年内,提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请求。若被判处于执行期内履行义务之一方却迟延履行或执意不执行已为有效裁决的义务,另一方可向上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维护自身权益。在此过程中,如遭遇被执行人拥有充足的执行资产且故意抗拒不执行已生效的生效应履行责任之时,法院有权采用查封、扣押或者拍卖等强制性手段来执行其资产;对于故意拒绝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法院亦有权对其进行拘留,若此行为情节恶劣,甚至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和相应处罚。在需负连带责任的情况下,不论各当事人在案件中所处位置及责任大小,只要其中任何一方具备执行条件和能力,其他各方均应共同承担责任,进行妥善处理。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二、二审判决书下来还能改判吗
确实如此,在综合考虑各种特定情境后,即使二审判决书已经正式发布成型,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仍然存在着被修改的可能性。举个例子来说,倘若在先前的审判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事实性错误或是在适用法律上存在谬误之处,那么负责审理二审的法庭便可根据相关的法定程序对判决结果进行修正性的改判,乃至是彻底撤销原先公布的那份判决书。自然地,若那份原始的判决书本身在基本事实认定上就存在严重疏漏,二审法庭仍有权力决定将其撤销,随之要求首次审理此案的法院重新启动案件的审查工作,或者干脆在针对事件真相有了深入调查和确认之后再行做出修正性的判定。
然而一经二审法庭作出的判决书送达并生效,涉事各方当事人均无法再度提起上诉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二审判决书下来后执行流程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