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的基本流程如下:
其次,经过审核通过之后,人民法院会向被告发出诉状副本,以确保被告能够了解自己的诉讼责任以及权利;
然后,在收到诉状副本的十五天内,被告需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对于无法提交答辩状或逾期提交的情况,并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审理程序;当决定对该案件展开正式开庭审理时,人民法院需要提前三日通知双方当事人并发布相关公告;在司法实践中,法庭调查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当事人陈述其诉讼主张及理由,介绍证人的权利与义务,证人出庭作证,宣读未到场的证人证言,展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等证据材料,宣读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宣读勘验人员制作的勘验笔录等;而法庭辩论环节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原告及其代理律师发表观点,被告及其代理律师进行反驳,第三方及其代理律师发表意见或进行反驳,各方之间进行辩论。在法庭辩论结束后,审判长应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的最终意见;在法庭辩论结束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做出判决。若在判决之前能够达成调解协议,则可进行调解,如调解失败,则必须尽快做出判决;
最后,判决结果将被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用工单位不变,用人单位改变,时效如何计算
1.在雇佣关系中,若单位因缘故而违反解除劳动合同条款,劳动者理应享有要求赔偿的权益。
2.若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例如非个人原因导致从原用人单位被重新分配至其他用人单位,那么在此情况下,员工在先前各个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将予以累计计算。
劳动争议的法律有效期限为一年,即任何一方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必须在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所谓“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明确知晓或应当知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那一天。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原告提起诉讼并向法庭递交诉状和相应的证据材料;随后,由法院进行立案审查,确认符合受理条件后会着手安排开庭时间和地点;在开庭审判阶段,原被告双方需分别提供证据以证实自己的主张,同时还需要对对方的证据提出质疑,通过辩论方式展开激烈的争论;最后,法院将根据审理结果做出判决或裁定书;在执行阶段,胜诉的一方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也将会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书。整个流程都受到了法律的约束,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