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家监视可以取保候审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明文规定,对于申请取保候审之人的条件限制主要涵盖了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是针对那些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甚至是依法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案件;另一种则是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之后预计不会给社会带来额外风险及危害的人群。关于居家监视能否满足取保候审的要求,这取决于具体案件的具体事实与情节。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条件,并且通过居家监视的方式并不会导致社会风险的进一步加大,那么我们便有理由考虑为他们提供取保候审的机会。反之,倘若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相对轻微,可能面临的刑罚也较为轻微,同时通过居家监视的方式已经足以确保他不会逃避法律责任或者再次实施犯罪行为,那么此时向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也是可行的。
然而,如果我们认为居家监视无法完全保障社会安全,或者被告人并不符合上述提到的任何一个条件,那么取保候审的申请很可能会遭到拒绝。总而言之,是否能够获得取保候审的批准,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判断。如果我们相信居家监视能够有效地保障被告人的社会安全,并且他还符合取保候审的其他所有条件,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地尝试去申请取保候审。但是,如果他并不符合这些条件,或者存在着社会风险,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寻求其他的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居家监视之后的处理方式
依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对于已实施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通常情况下会以三种途径进行后续处理:
1.依法解除其监视居住地位。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均未在被监视居住期间违反相关规章制度,而且经过全面细致的情况审查后发现他们已经无需继续接受监视居住待遇;那么按照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必须依法做出解除该名人员监视居住状态的决定。
2.将监视居住转变为取保候审。假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监视居住期间涉嫌违规行为,或者存在需要深入调查的重要案情线索;此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取保候审的刑事诉讼程序形态。
3.监视居住转变为拘留或逮捕。一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监视居住期间出现了严重违反规定的行为,并且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或者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必要对其采取更加严格的羁押措施;均可依法将其由原来的观察居住方式转变为拘役或逮捕等更具强制性的司法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取保候审制度适用于那些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单独适用附加刑或者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但是他们又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时所采用的一种保护措施。对于是否适宜采取家居监视措施,还需要综合考虑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满足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并且实施家居监视不会额外加剧其人身安全潜在风险的话,可以向侦查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反之,若不能达到上述两种条件,就必须寻求其他合法有效的法律解决方案了。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