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方协议中设定违约金条款并无不当之处。纵观我国现行法规可知,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可约定因一方违约而应向另一方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
同时,亦可对因违约所导致的损失赔偿额进行具体的计算办法的预定。
值得注意的是,若事先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不仅未能弥补受害方的实际经济损失,反而更低的话,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有权依据请求人的申请加以适当调整;反过来说,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于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同样有权依法适度下调。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三方协议有法律效应吗
三方协议在法律上被赋予了相当之高的效力。此协议,又被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对于解决当前应届毕业生在户籍、档案、保险以及公积金等诸多相关事宜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当这些应届毕业生前往单位报到并经由用人单位正式接收以后,三方协议便自动失去其有效性。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方合约具备设立违约金的条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可以就因合同违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具体量化的约定,这其中包括了详细明确合同一方在出现违约行为后应如何向另一方支付相应金额的违约金。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低或者过高,超出了实际损失的范围,那么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将有权利对其进行适度的调整。因此,在签订三方合同时,合理地设置违约金条款是完全可行且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