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诉讼过程中,诉讼费的收取是依据理赔金额而定的。若争议涉及财产纠葛,但其价值尚未达到1万元人民币时,每起案件仅需缴纳50元人民币;
然而,若争议金额超出了1万元人民币,则应按照法定比例对争议金额进行收费。通常情况下,诉讼费用将由败诉方承担,除非胜诉方自愿承担额外的诉讼费用。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是什么意思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权益或行为超出合法时效限制而导致的处理情况,即被视为采取“不予保护”的态度。此种情形或许源自于权益持有人未能在相应的时效范围内积极主张自身权益,从而便有可能超过法律所设定的诉讼时效期。举例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普通民事案件的最长诉讼时效通常认为较为合理的期限为20年,因此若权益受侵害的时间超出了这个时间段,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将会无法受理并支持该权利人的起诉请求。再者,关于抵押权的存续期限问题,同样也属于人民法院采取“不予保护”原则的范畴之一。在此方面,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的相关规定,如若抵押权人未能在主债权的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其抵押权,那么依循《物权法》的精神和规定,人民法院将不予对该项抵押权提供法律保护。值得着重强调的是,虽然人民法院采取了“不予保护”的态度,但其并非意味着权益的彻底丧失,而是仅表明法律不再提供必然的强制性保障。权益人仍可尝试采取其他方式,如利用自主救济或者采用其他合法的非法律途径等方式,以寻求主张自己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诉讼过程中,诉讼费用的具体数额会因理赔金额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当涉及的财产争议尚未超出1万元人民币时,每宗案件所应缴纳的诉讼费用为50元人民币;然而,若争议财产金额已超過1万元人民币,则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按比例收取相应的诉讼费用。通常情况下,败诉方需承担诉讼费用,但胜诉方亦可自愿承担额外的费用。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诉讼成本的合理性,并维护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