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中发现生效判决确有错误怎么办
若在审判过程中,本法院先前已做出具有法律效力之判决,但在后续审判过程中,被发现存在错误现象,且经法院内部评估,认为需对此问题再次审理以获得更准确的判断和处理,此时应向审判委员会提出该问题并展开深入研讨与分析,最终决定是否再次开庭审理。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各级别法院均有权对自身所作判决及裁定进行纠错,因此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各级法院有权暂停并终止原判决之执行,随后重新组建新的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再审。
如最高人民法院发现地方各级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则有权启动提审程序,或指派下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再审。若选择指派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待下级人民法院完成再审工作后,须将新的审判结果上报至最高人民法院。
此外,上级人民法院亦可在发现下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时,启动提审程序或指派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同时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能及时纠正错误。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关于执行案件涉及其刑事犯罪的处理方式:当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时,应立即中止执行该案,并将所掌握的全部相关资料移交至公安机关以作进一步的调查与处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在规定中明确了暂时性的中止执行,但并不代表案件已经彻底终结。相反,其背后的真正意图在于,将涉案嫌疑人的犯罪证据及其他相关材料移交给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进行更为深入的审查和评估,以便于最终能够作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如若发现我院此前所作出的判决存在谬误,需要经过内部的详细评估并提交至审判委员会进行审议,以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法院均享有纠错的权力,可以暂时停止原判决的执行,并重新组建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而最高人民法院则有权利直接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法院进行再审,同时还需对下级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以保证能够及时地纠正任何可能出现的错误。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