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怎么办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之相关规定,行政执法机构需对其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慎的审查,若在审查过程中发现任何缺乏法律依据或存在错误之处,应积极主动地加以改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政处罚法》对于行政处罚纠错方面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但至于纠错的具体方式或者方法,却并未予以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条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对已被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强制执行。
二、执行过程中发现犯罪线索如何处理
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过程中,若法院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或涉及到非法集资等犯罪问题,应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申请,并将相关案卷材料移交公安部门或检察院,由它们负责启动立案侦查程序进行深入调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等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项的法律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行为时应当对其所作出的具体行政处罚进行严谨的法律审查,如若发现其中存在法律依据不充分或者误差部分,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然而,《行政处罚法》在此类纠偏机制以及实施办法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而量化的规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