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手协议的法律效力
通常而言,分手协议书并不具备合法有效性。因为,同居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合法性即使受到了质疑,但在我国现行民法规则中仍旧没有被明确认可。在此基础上,基于同居行为的结束和解约而缔结的分手协议书,由于其缺乏相关的法理依据,因此自然无法得到法律的庇护与支持。
其次,尽管分手协议书可能无效,但其中涉及的与子女抚养相关的条款,仍然可以成为法院在做出最终裁决时的重要参考因素。这是因为,即使分手协议书存在缺陷或瑕疵,但其中关于子女抚养权益的分配方案却代表了协议双方当事人之间真实的意思表示。因此,法律也将尊重并采纳这份由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且经过签字确认的协议。
再者,需要澄清的是,分手协议书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其法律效力是毋庸置疑的。原因在于,这种协议中所包含的确立财产处分权利的约定,是协议当事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意愿进行决定并予以书面确认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法律不应该过度干涉,而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承认其法律效应。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
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二、分手协议的法律效力
关于分手协议是否具有合法有效性的问题,尽管这涉及到复杂的法律解释和分析,但是一个简单明确的回答是:
只要该协议由具备严谨的民事行为能力之人在完全自愿、真实意愿且未违反任何法律、行政法令的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基础上签署,那么,这份协议便具有法律效益。
根据我国于2021年开始正式施行的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来看,判断某一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行为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其次,行为人在作出决定时需展现出真实可靠的个人意愿;
最后,该行为不能违犯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及公共秩序的道德准则。
同时还有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指出,任何宣告无效或者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从初始状态起就不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量。
而根据第一百五十六条的阐述,即便民事法律行为的某些具体条款被判定为无效,也不会对整个法律行为的其他部分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其他部分仍然保持其合法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限于对于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之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若相关行为人为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等民事行为能力受限人士,则他们签署的所有协议均应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进行处理并确定其合法有效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分手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大多并不明显,因为在中国的民法典中并没有明文对同居关系作出认可。然而,处于分手协议之中的有关子女抚育的条款,在经过法庭裁定之后,却可以作为判定的重要依据,因为这恰恰反映出了双方之间的真实意图。而至于财产分割方面的条款,虽然其法律约束力并不如前者显眼,但却是建立在双方基于实际情况以及个人意愿考量后,通过书面形式予以确认的基础上,在法律层面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尊重与肯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