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醉驾不起诉与免于起诉之间的差别,关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质不同:所谓醉驾免予刑事处罚,其针对的往往是已经构成犯罪的个人,只不过因犯罪情节轻微无需予以判刑。而不起诉的范围则相对广泛,包括那些尚未构成犯罪,或是指控犯罪证据不足或者存在疑虑,抑或是犯罪情节轻微到依照刑法规定可不再处以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员。
2.判定主体不同:醉驾免予刑事处罚的判定权通常属于法庭,而不起诉决定则是由检察院负责做出。
3.判定时间不同:聚焦于免予刑事处罚,它是在案件审理环节中被采用的;而不起诉这一裁决,更多的是在审查起诉阶段被考虑采纳。
4.处理流程不同:醉驾免予刑事处罚是因为涉案者的行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免于起诉的相关条款相吻合,由此导致检察院不得不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
此外,不起诉意味着检察机关在对刑事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之后,发现此案并不满足提起公诉的条件或者不适合向法院提交案件进行审判,故协议结束诉讼程序。
5.法律依据不同:不起诉这一做法主要在不涉及刑事责任的情形中适用,即无须含义负刑事责任;而免于起诉则是在需要负责刑事责任的情况下采用。
综合来看,醉驾不起诉与免于起诉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于犯罪情节轻微或者证据不足的情况,而后者更多则适用于已构成犯罪但是情节轻微无需被判刑的事件。此外,无论是不起诉还是免于起诉,它们的决策机构、作出时机以及法律依据等要素也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醉驾不起诉还刑事拘留吗
对于醉酒驾驶行为是否需要提请诉讼及是否应予以刑事拘留,其决策依据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一般而言,倘若肇事者体内血液中酒精浓度严重超标,或者醉酒驾车行为引发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那么该情况下检察机关极有可能会启动诉讼程序;反之,如果醉酒驾车的案情轻微,且经评估符合法定的不起诉条件,检察机关则可能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形下,警方在案件的侦办过程当中仍然有权根据法律规定,对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关于醉驾案件的起诉与免诉之辨析对于醉驾案件中的不起诉与免予起诉问题,我们需明确其性质、判断的主体、作出决定的时间段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等方面的区别。前者主要适用于证据不足或者犯罪情节轻微到不需要进行刑事处罚的情况;后者则是针对已经构成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到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特殊情形。在具体的判断过程中,检察院和法庭分别承担着相应的职责,而做出决定的时间节点则主要集中在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环节。此外,两者在法律依据和处理流程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