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诈骗案件立案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以非法占行为目的,在与他人签订以及履行合同时,采取欺骗手段骗取了相对方的财产,若是存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形,应当被追究法律责任:
首先,针对个人而言,如果诈骗的金额在人民币5000元至20000元之间;
其次,如果是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诈骗,且诈骗所得最终归属单位,那么其诈骗金额需要达到人民币50000元至200000元之间。
那么,什么是经济诈骗罪呢?构成经济诈骗罪需满足如下条件:
第一点,客体要素,即经济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财产的所有权,只有当犯罪行为侵害到了财产所有权时,才可能构成此罪。
然而,若某些犯罪行动并未与所有权产生关联,则将其排除在此类犯罪之外。
就犯罪对象而言,它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产。
第二点,客观要素,在犯罪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欺诈手段来实现对财产所有权的非法获取。
从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虚构事实和掩盖真相两个类别,借助这两种方式使行为人产生误解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第三点,主体要素,经济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通常是一般的主体。
只要行为人达到法律规定的起刑年龄,并且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便可以成为本罪的行为人。
最后,主观要素,经济诈骗罪在主观层面表现为积极的意图,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因此,从主观层面看,这种犯罪行为并非无意为之,而是恶意驱动之下的有意为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经济诈骗案件立案的标准是怎样的
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经济合同诈骗罪的刑事立案门槛设定为涉案金额达两万元人民币或以上者,应当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而言,合同诈骗罪乃是指犯罪分子在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这一环节中,通过诸如虚假陈述、隐匿真相等欺诈手段,意图攫取对方当事人的财产利益,且此类行为涉案金额达到法定标准的严重违法行为。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以非法占行为目的,在与他人签订以及履行合同时,采取欺骗手段骗取了相对方的财产,若是存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形,应当被追究法律责任:
首先,针对个人而言,如果诈骗的金额在人民币5000元至20000元之间;
其次,如果是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诈骗,且诈骗所得最终归属单位,那么其诈骗金额需要达到人民币50000元至200000元之间。
那么,什么是经济诈骗罪呢?构成经济诈骗罪需满足如下条件:
第一点,客体要素,即经济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财产的所有权,只有当犯罪行为侵害到了财产所有权时,才可能构成此罪。
然而,若某些犯罪行动并未与所有权产生关联,则将其排除在此类犯罪之外。
就犯罪对象而言,它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产。
第二点,客观要素,在犯罪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欺诈手段来实现对财产所有权的非法获取。
从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虚构事实和掩盖真相两个类别,借助这两种方式使行为人产生误解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第三点,主体要素,经济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通常是一般的主体。
只要行为人达到法律规定的起刑年龄,并且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便可以成为本罪的行为人。
最后,主观要素,经济诈骗罪在主观层面表现为积极的意图,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因此,从主观层面看,这种犯罪行为并非无意为之,而是恶意驱动之下的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