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最新修订 | 2024-09-01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区别故意伤害罪同故意杀人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一、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

区别故意伤害罪同故意杀人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故意杀人与绑架罪哪个重

对于杀人罪与绑架罪两个罪名的严肃性之比较,应依据具体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衡量与评断。在此过程中,主要以情节的轻重作为判断标准。在刑法中,对于绑架罪,法律判处的最重刑罚为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同时还需缴纳罚金,并对犯罪所得予以没收;而对于情节相对轻微者,则会被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样需要缴纳罚金。

至于故意杀人罪,其最高刑罚为死刑,其次是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而对于情节较为轻微者,则可能被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

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

区别故意伤害罪同故意杀人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3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58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一键咨询
  • 137****88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5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4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0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7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8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8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4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4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5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4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3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5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3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3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区别
1、从定性上讲 故意伤害罪行为人主要是对他人身体上进行伤害,但主观上并不希望发生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而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实施了故意伤人的行为,且主观上希望受害人死亡,即使因某种原因,受害人未死亡的,亦有可能涉嫌故意杀人罪。2、从量刑上讲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区别有哪些?
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区别有,侵犯的客体不同、以及还有犯罪的目的不同、再者就是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对于故意伤害如果造成未遂的话,是可以按治安条款来进行处罚,如果故意伤害造成未遂同样会按刑事条款来进行处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的区别有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的区别有什么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故意与过失的区别有哪些
一、客观方面区别
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一,的行为方试多种多样,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

二,故意罪是结果犯,只有人被杀死,才成立犯罪既遂。

三,若像投放危险物质罪、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没有危及公共安全才构成本罪,如果危及公共安全则构成公共安全方面的罪。

四,正当防卫等正当行为致他人死亡的,如果符合正当防卫行为的条件,不构成本罪;

五,对尸体实施行为构成故意罪的未遂,属于对象的认识错误和不能犯未遂。
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区别
故意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动机不影响定罪。
过失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梳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三、主体区别
故意本罪的主体为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过失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
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定过失致人重伤罪,即使过失致人重伤中不包括致人死亡的情况。
本罪与其他过失犯罪的区别:
1、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就不再以本罪论处,而应定公共安全方面的犯罪;
2、如果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就按照特别优先的原则处理,例如交通肇事罪中也会出现过失致
四、处罚区别
犯过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故意
1、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2、犯本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法律适用区别
过失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罪】故意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8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区别有哪些
1、从定性上讲 故意伤害罪行为人主要是对他人身体上进行伤害,但主观上并不希望发生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而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实施了故意伤人的行为,且主观上希望受害人死亡,即使因某种原因,受害人未死亡的,亦有可能涉嫌故意杀人罪。2、从量刑上讲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与故意伤害罪区别
[律师回复]
一、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罪的情形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故意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不经紧急救治极有可能死亡,而将其转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隐藏或遗弃,从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肇事行为人这种拖挂和转移行为直接对被害人生命权益造成侵害,其主观心理状态已发生了质的转化,进而在新的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以的方式构成故意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3、交通肇事后,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并未死亡,但为逃避罪责而倒车轧辗被害人或者将被害人转移至偏僻的地方掩埋,从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转化为积极希望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且积极实施了足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实质行为,以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二、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区别就一般情况讲,两罪并不难区分,但在碰遇故意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故意罪(未遂)。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58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与故意伤害罪区别
[律师回复]
一、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罪的情形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故意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不经紧急救治极有可能死亡,而将其转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隐藏或遗弃,从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肇事行为人这种拖挂和转移行为直接对被害人生命权益造成侵害,其主观心理状态已发生了质的转化,进而在新的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以的方式构成故意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3、交通肇事后,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并未死亡,但为逃避罪责而倒车轧辗被害人或者将被害人转移至偏僻的地方掩埋,从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转化为积极希望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且积极实施了足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实质行为,以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二、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区别就一般情况讲,两罪并不难区分,但在碰遇故意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故意罪(未遂)。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轻伤害与轻微伤害有什么区别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因为对人体的损伤除了重伤害外,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主要应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损伤程度凡是未达到刑法第95条规定的重伤标准的就是轻伤,除未遂形态外,只在第2款明确规定了“重伤”的一种情形,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害两种情况。而轻伤害在通常情况下都必须进行专门的治疗,决定了对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小范围的皮下血肿以及一些极轻微的骨折等)。一般说来,受伤当时或治疗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这是不正确的,基本不影响器官功能。轻伤害与轻微伤害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有人认为,都必须以造成被害人伤害为前提,对被害人造成的损伤是轻伤还是轻微伤,应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治疗后只使劳动能力有轻度下降的;有伤害没有造成重伤的、感染或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凡是损伤伴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就是造成轻伤的故意伤害罪,人体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便能使其复原,都属于轻伤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故意伤害罪的构成,并不包括轻微伤害在内,有时还需要特殊护理;凡是损伤仅仅引起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否则伤势就有可能恶化。刑法第234条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就属于轻微伤害(表皮擦伤,第款实际上指的是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情形,轻微伤害不需要专门的手术治疗,一般均能自行修复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剥脱,就是看其能否自行修复,或者仅采取简单的医疗手段和护理就能使伤势很快痊愈
轻伤害与轻微伤害有什么区别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因为对人体的损伤除了重伤害外,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主要应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损伤程度凡是未达到刑法第95条规定的重伤标准的就是轻伤,除未遂形态外,只在第2款明确规定了“重伤”的一种情形,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害两种情况。而轻伤害在通常情况下都必须进行专门的治疗,决定了对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小范围的皮下血肿以及一些极轻微的骨折等)。一般说来,受伤当时或治疗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这是不正确的,基本不影响器官功能。轻伤害与轻微伤害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有人认为,都必须以造成被害人伤害为前提,对被害人造成的损伤是轻伤还是轻微伤,应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治疗后只使劳动能力有轻度下降的;有伤害没有造成重伤的、感染或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凡是损伤伴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就是造成轻伤的故意伤害罪,人体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便能使其复原,都属于轻伤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故意伤害罪的构成,并不包括轻微伤害在内,有时还需要特殊护理;凡是损伤仅仅引起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否则伤势就有可能恶化。刑法第234条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就属于轻微伤害(表皮擦伤,第款实际上指的是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情形,轻微伤害不需要专门的手术治疗,一般均能自行修复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剥脱,就是看其能否自行修复,或者仅采取简单的医疗手段和护理就能使伤势很快痊愈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伤害程度不同,故意杀人罪的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内容是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量刑不同。
10w+浏览
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有什么区别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区别故意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
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某事实就下结论,而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根据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犯罪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于那些目无法纪、逞胜好强、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一类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动机和日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应按行为客观造成的实际损害的性质来确定危害行为的性质。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58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8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故意杀人罪,是指关于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一个是造成对方生命的损害,一个是对于一方身体的损害,与生命没有关系。而且两者的犯罪目的也不相同。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如何区分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都表现为陷害他人,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则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什么是诬告陷害罪
1、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
首先,必须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
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告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的、书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间接的等等。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实,既不告发,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则不构成本罪。
再次,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定对象,就不可能导致司法机关追究某人的刑事责任,因而不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当然,特定对象并不要求行为人点名道姓,只要告发的内容足以使司法机关确认对象是谁就构成诬告陷害罪。至于被诬陷的对象是遵纪守法的公民,还是正在服刑的犯人,以及是否因被诬告而受到刑事处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诬陷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属于对象不能犯,仍构成诬告陷害罪。
2、诬告陷害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但是,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要从重处罚。本罪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成为刑事侦查的对象或卷入刑事调查或刑事诉讼就构成犯罪既遂。被诬告人是否因此受到刑事处罚,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4、诬告陷害罪的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一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其动机可多种多样,但不管其动机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如果不具有这一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诸如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升迁而捏造事实诬告其有不道德甚或一般的违法行为,就不能构成本罪。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58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