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况下的房产不能被抵押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房地产不得设立抵押:
(一)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
(二)已依法公告在国家建设征用拆迁范围内的房地产;
(三)用于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福利事业的房地产;
(四)列为文物保护的古建筑、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建筑物;
(五)被依法查封、扣押或采取其他诉讼保全措施的房地产;
(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
(七)未经中国注册会计师确认已缴足出资额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房地产;
(八)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政府所有、代管的房地产;
(九)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允许抵押的除外。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
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二、哪些情况下有取保候审
于以下所述之情景下,才得以提出取保候审之申请:
首先,或许可能面临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是独立适用之附加刑罚者;
其次,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罚,但在采用取保候审措施时,将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危害性;
再者,若身患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抑或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亦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性;
最后,若羁押期限已届满,而相关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此时便需采取取保候审之措施。
《刑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