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最新修订 | 2024-09-11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确立了“一事不再罚”原则,即针对同一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一规定旨在防止过度惩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于违反多部法律法规的同一行为,行政机关应选择罚款最高的规定处罚,避免重复罚款。但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如训诫、没收违法所得等,不受此限。这一规定体现了行政处罚的公正和合理。
如何理解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一、如何理解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所提及的第二十九条明确阐述规定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及其具体要求。其核心概念在于,当自然人或法人有了同一种违法行为,相关的行政机构不能采取两次甚至更多次数的罚款行政处罚来进行惩处。此举旨在防止针对相同违法行为的过度惩罚,维护公民或者企业的合法权利与利益。举例而言,假如某个人或组织的一项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多部法律法规,且上述法规均设立了罚款等有关处罚方式,在此类情况下,行政机关应该依据其中罚款金额最高的规定来加以处罚,而被处罚人的同一违法行为是不允许被多次罚款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准则仅适用于罚款这种特定种类的行政处罚行为,其他如训诫、扣押违法所得等其他形式的行政处罚则不适用于这一原则。

另外,若某人或组织的一项违法行为既违反了多部法律法规,又对应着不同形式的行政处罚措施,那么在进行处罚时,行政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给出合理的惩罚。总括而言,《行政处罚法》中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反映出了行政处罚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原则,这有力地保障了公民与企业的合法权益,也避免了对同一种违法行为的过多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二、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时效

针对被告提起的诉讼,其最长久限,通常被称之为“最长起诉期限”。

这个概念的含义在于,在超过了法定设定的最长时限以后,因任何缘故导致的延迟,司法机构将会拒绝接受其诉讼材料,即便受理之后,也会裁定驳回该项起诉

然而,这里还存在着另外一个理解,即“最长起诉期限”也可以视作一个特殊的时间段。

虽然这个期限已超出了法律所规定的最长时间,但若存在着法定的合法理由,那么这部分法律上的特定合理因素仍需被纳入考虑,即可进行相应的扣减或者延长。

在此基础上,即使超过法定的最大起诉期限,原告方也并不会因此而丧失其诉讼权利,法院始终应依法进行仔细审查和判断。

行政诉讼法》第4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8k字,预估阅读时间10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89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理解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一键咨询
  •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6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0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4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8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1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3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6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2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8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1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6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7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8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2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0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如何理解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确立了“一事不再罚”原则,即针对同一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一规定旨在防止过度惩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于违反多部法律法规的同一行为,行政机关应选择罚款最高的规定处罚,避免重复罚款。但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如训诫、没收违法所得等,不受此限。这一规定体现了行政处罚的公正和合理。
10w+浏览
行政类
劳动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劳动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第二十三条 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司法解释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主要介绍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当劳动者存在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中严重失职,给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以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三项之规定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5月27日由最高人民审判委员会第1579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22日起施行。为依法惩治寻衅滋事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行为人为寻求、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第二条随意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节恶劣”:
(一)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的;
(二)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
(四)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的;
(五)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七)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第三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情节恶劣”:
(一)多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持凶器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
(三)追逐、拦截、辱骂、恐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五)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
(六)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第四条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
第三项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强拿硬要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以上,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的;
(二)多次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的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五)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
(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五条在车站、码头、机场、医院、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应当根据公共场所的性质、公共活动的重要程度、公共场所的人数、起哄闹事的时间、公共场所受影响的范围与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第六条纠集他人三次以上实施寻衅滋事犯罪,未经处理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第七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同时符合寻衅滋事罪和故意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抢劫罪等罪的构成要件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行为人认罪、悔罪,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或者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从轻处罚;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不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多次随意殴打他人”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9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刑诉法第九十二条内容是什么?
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 1.规定了提出批准逮捕请求和进行批准逮捕审查的法定时效。 2.公安机关在拘留期限结束前三日内需向人民检察院递交批准逮捕申请。 3.人民检察院在接到申请后七个工作日内需作出是否批捕的裁决。
10w+浏览
行政类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9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条款内容是什么?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条款内容是劳动者严重的违反用人单位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这实际上就是赋予了用人单位一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否则的话是需要双方当事人约定协议解除。
10w+浏览
劳动纠纷
第三十九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供养人应该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承担
[律师回复] 《工伤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第一条为明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 第一款 第二项的授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本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三条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O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第四条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第五条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第六条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第七条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389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请详细解释婚姻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条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请详细解释婚姻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条问题解答如下, 《婚姻法》
第二十九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释义】本条是关于兄弟姐妹间扶养的规定。  兄、姐扶养弟、妹,或弟、妹扶养兄、姐不是必然发生的法定义务,而是有条件的。简而言之,就是应尽抚养或赡养义务的父母、子女或者配偶不能尽其抚养或赡养义务时,由有能力的兄弟姐妹来承担扶养义务。兄弟姐妹间的扶养义务是
第二顺序的,具有递补性质。但兄弟姐妹间一旦形成扶养义务,那么该义务又是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义务人应当自觉履行。  1.兄、姐扶养弟、妹需具备的条件  产生兄、姐对弟、妹的扶养义务,应当同时具备下述三个条件:  

一,弟、妹须为未成年人,即不满18周岁。如果弟、妹已经成年,虽无生活能力,兄、姐亦无法定扶养义务。  第
二,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这里包含了两种情况,一是父母均已经死亡,没有了父母这一
第一顺序的抚养义务人。如果父母一方尚在且有抚养能力,仍应由尚在的父或母承担抚养义务。二是父母均尚在或一方尚在但没有抚养能力,比如父母在意外事故中致残没有了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便产生了由有负担能力的兄、姐扶养弟、妹的义务。  

三,兄、姐有负担能力。在前述两项条件具备时,兄、姐对弟、妹的扶养义务并不必然发生,只有这项条件也具备时,即兄、姐有负担能力时,才产生扶养弟、妹的义务。  2.弟、妹扶养兄、姐需具备的条件  产生弟、妹对兄、姐的扶养义务,亦应当具备下述三个条件:  第
一,兄、姐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如果兄、姐虽缺乏劳动能力但并不缺少经济来源,比如受到他人经济上的捐助或自己有可供生活的积蓄的,则不产生弟、妹的扶养义务。同时,如果兄、姐虽缺少生活来源,但有劳动能力,兄、姐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来源,在此情况下,弟、妹亦无扶养兄、姐的义务。需要说明的是,婚姻法确立的这一条件与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确定的条件有所差异。该司法解释规定的是兄、姐“丧失劳动能力、孤独无依”,婚姻法规定的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
首先,“缺乏劳动能力”比“丧失劳动能力”的范围要宽,这使兄、姐更容易获得被扶养的机会。
其次,缺乏生活来源比孤独无依涵盖面更大。比如兄、姐的配偶尚在,很难说是“孤独无依”,而“缺乏生活来源”使得兄、姐的配偶尚在但缺少生活来源时,也能得到弟、妹的扶养。  第
二,兄、姐没有第一顺序的扶养义务人,或第一顺序的扶养义务人没有扶养能力。比如兄、姐没有配偶、子女,或兄、姐的配偶、子女已经死亡或配偶、子女没有扶养能力。如果兄、姐的配偶尚在或有子女且有扶养能力,应由这些第一顺序的扶养义务人承担扶养义务。  

三,弟、妹由兄、姐扶养长大且有负担能力。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弟、妹是由兄、姐扶养长大的。这表明在弟、妹未成年时,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抚养能力,兄、姐对弟、妹的成长尽了扶养义务。按照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弟、妹应承担兄、姐的扶养责任。二是弟、妹有负担能力。若无负担能力则不负扶养义务。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行政类 > 行政处罚 > 如何理解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