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为企业雇员的代表人物,他们所造成的违法犯罪行为未必会导致企业需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在特定条件之下,倘若员工作为企业的最高统治者或者高层管理者这样身份显赫的人物,其行为举止在某些程度上间接反映出整个公司的主体意向与基本立场的话,那么在此种情况之下,极有可能引发单位犯罪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企业必须承担严重的刑事处罚以及巨额的罚金惩处。而如若员工作为企业指定的法律代表,一旦他们出现任何违法行为,那么这家企业必将对这个员工所背负的民事赔偿责任或刑事责罚负责到底。
2.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企业中的员工个人行为已超越常规违反了刑事犯罪的规范条例,但企业本身对此并不需要承担主要责任。然而,另一方面,若是在员工依照企业的指令及授权对外开展职业业务活动过程中频繁出现侵权行为的话,那么该员工所属的企业应该对这些对外部的侵权责任承担起必要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条【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员工违法犯罪怎么处理
当员工触犯法律法规并造成严重后果,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此时,单位可依据相关法规单方面决断解除与该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且无需对此承担任何经济赔偿义务。
但是,若员工虽有违规行为却未导致严重后果,单位仍有意愿继续保留双方的劳动关系,则需严格按照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置,处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涉事员工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刑罚期限以及犯罪的具体原因等因素,尤其是其在单位中所发挥的作用及贡献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