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员工受到了工伤的伤害之后,在经过妥善救治确保伤势大致稳定之后,如果发现这种损伤对其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产生了显著影响,那么他们应该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
2.劳动能力鉴定,即是通过专业评估达到明确劳动者的劳动功能受损程度与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的难度水平。
劳动功能障碍通常分为10个不同的伤残级别,其中最严重的判定为一级,相反的,最小的则为十级。
而就生活自理而言,也有三种不同的状况:
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仅存在部分生活自理困难。
3.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应由用人单位、受到工伤伤害的员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向设立在市辖区内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同时需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及与该工伤相关的其他医疗信息及文件。
4.设立在市区级别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将从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计算,在60天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得出鉴定结果的期限亦可适当延长30天。
鉴定结果会尽快地反馈给提出申请且参与鉴定的各个单位和个体。
5.申请人或参与鉴定的任何单位或个体对审理所在地市辖区内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得出的鉴定结果持异议时,可于收到该结果之日起的15日内向省级、自治区级、直辖市级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建言。
6.自劳动能力鉴定的最终结果公布之日开始计算,若过了一年时间,工伤员工或其合法代理人、用人单位及其经办人认为伤残状况发生了变化,可以申请对其劳动能力再次鉴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二、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程序有什么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的具体流程可归纳如下:
其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接受该申请并随即启动鉴定工作;
接下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将从其庞大的医疗专家数据库中精心挑选出3至5位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共同参与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紧接着是鉴定结论的形成环节,一旦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于60个工作日内依据专家组的专业意见给出最终的鉴定结论;
如情况特殊需要,则鉴定结论的出具周期可适当予以延长,上限为90天;
最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需以书面形式发还给申请鉴定的单位及个人,确保各方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当员工不幸遭遇工伤事故,如果受创的身体部位对其在职场上及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产生了重大限制时,他们需要接受劳动能力鉴定,以便准确地评估受伤的严重程度以及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项鉴定工作可以由用人单位、员工本人或者其近亲向所在城市的市辖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医疗证明文件。该委员会将在收到申请后的60个自然日内给出鉴定结果,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一期限可能会被延长至30天。若对鉴定结果持有异议,申请人有权申请省级部门进行再次鉴定。此外,如果在一年之后,伤残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申请人也可以申请重新进行鉴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