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精神病离婚孩子怎么判
看具体情况定。在审判实践中,与精神病人离婚后,一般在精神病人配偶有能力的情况下,法院会判子女归配偶抚养。在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有能力并愿意承担该精神病人的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且征得配偶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要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代精神病人对其子女进行抚育。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二、和精神病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关于与患有精神疾病之配偶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的问题,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属夫或妻一方所有的个人财产,即使在离婚时也不得进行分割。
其次,若应对婚姻过程中所产生的共同财产做出决议,需依据当事人之间签署的协议作出处理决定。
若协议无法达成共识,则须由享有管辖权的民事法院来对案件进行审理。
在这些情况下,法院会基于实际财产状况,并遵循有利于子女、女性及无过失方权益这一基本原则,做出公正的裁决。
另外一方面,如果涉案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存在困难,那么有责任承担者的另一方必须提供适当的援助。
在离婚诉讼程序中,患者被认定为处于全然不能获得自我照料、大部分不能自我照料以及部分不能自我照料这三种状况中的任何一种,都将被视为一方生活存在严重困难的法定情况。
因此,在这种情景下,对方应该在离婚时给予一次性的经济援助金或是一定份额的财产,以此确保精神疾病患者在离异之后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保障了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在实际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当事人在离婚后的抚养权问题,法院一般会根据其配偶是否具有抚养能力的事实,来决定应该将子女的抚养权照顾给哪一方。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即监护人)具备抚养能力并且愿意承担起对该精神病人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同时又得到了配偶的同意,那么也可以考虑由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代替精神病人履行对其子女的抚养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