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取保候审制度,需明确其与刑事拘留及逮捕同样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常用的强制性手段之一。
取保候审并非意味案件的完结或当事人的无罪释放,而是指在审判阶段前,有条件地限制其人身自由,以保证诉讼进程的顺利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是否采取取保候审并不能影响最终判决的结果,然而根据司法经验所示,通常能够获得取保候审批准的犯罪人,其罪行相对轻微,因此相应的判决也不会过于严苛,争取缓刑的可能性增大。
2.需要明确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下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均可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但最长时限不能超过十二个月;
若进行监视居住,则最长时限为六个月。
在此期间内,公安机关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工作,同时民事原告方和检察官亦应继续推进对案件的审查起诉和审判工作。
若经调查后认定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是在定期内到期,应当及时解除对相关人员的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在解除这些措施时尚需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与其有关的机构或组织。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二、朋友醉驾取保候审后可以免于起诉吗
如您所知,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过程中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它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经结束或当事人无罪。
同样地,取保候审并不能决定案件的结果,但通常情况下,如果能获得这种待遇,说明案件情节相对较轻,判决结果也会相应较轻,甚至可能申请到缓刑。
同时,我想提醒您,请不要忘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措施最长时间均为十二个月和六个月,且在此期间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及审理工作。
当发现不应再追究其刑事责任或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满时,应注意及时解除这些措施,并告知被采取措施的人以及相关部门。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