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罪的被追究者可获保释。环境污染罪,亦称为污染环境罪,是指违背了防止环境污染的相关法律规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引发严重后果,依据相关法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违法行径。关于是否能获得保释,这需要全面权衡多项因素,例如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以及是否有可能干扰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等等。通常而言,若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出现;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采取取保候审也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以及在羁押期限届满后,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经过申请都有可能获得保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环境污染罪者若满足特定条件,可申请保释。此罪指违反环保法规,造成严重污染后果,需承担刑事责任。保释需考虑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及诉讼干扰风险。符合条件的嫌疑人,如可能判轻刑或无社会危险性,严重疾病、孕哺乳女性,或案件未及时处理者,均可尝试申请保释。
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中,豁免其责任的事由主要包括不可抗力以及第三方过失。
具体来说,不可抗力因素主要指因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
同样地,当侵权行为人已经进行了适当的预防防御措施并竭尽全力防止环境污染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最终仍无法避开的情况下,侵权者即可免于承担相关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侵权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三、环境污染侵权的诉讼时效是多少年
在涉及环境污染侵权的法律事务中,诉讼时效期通常设定为三年。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对此类民事权利给予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限设定为三年。然而,若法律有特别规定,则须遵守该特定法规的规定。值得留意的是,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点应从权利人确切知晓或有理由应当知晓自己的权益已经遭受损害以及责任方的身份之日开始。然而,如果权利人所受损害的日期早于二十年前,那么人民法院将不再提供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是否予以延长。在处理环境污染侵权事例时,由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财产造成的损害往往具有潜在性、持续性等特征,因此,确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时间节点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
环境污染罪者若满足特定条件,可申请保释。此罪指违反环保法规,造成严重污染后果,需承担刑事责任。保释需考虑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及诉讼干扰风险。符合条件的嫌疑人,如可能判轻刑或无社会危险性,严重疾病、孕哺乳女性,或案件未及时处理者,均可尝试申请保释。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