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销赃罪如何定性明知
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已经将原来的“销赃罪”调整为了现在更加精确化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而对于这一罪名的定义和是否应被定义为犯法,主要是根据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来判断的:
首先,我们需要观察行为人进行具体交易的时间、地点以及所支付的价格等信息,如果这些细节与一般的市场规律及习惯明显不符的话,那么这个行为就很有可能被视为故意为之;
其次,行为人在收购物品或是获取收益时是否开价过低,明显低于市场行情,也会引发我们对其知情情况的怀疑;
最后,当行为人对其收购或获取之物的来源充满了含糊不清的解释甚至刻意隐匿真实情况时,这也是我们判定其是否明知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实际的刑事审判过程中,如果我们发现某个行为人在明知道自己所获得的收益或物品涉嫌犯罪之后,仍然继续加以隐藏、转移、收购、代理销售或者其他方式去掩饰、隐瞒这些违法活动的真相,那毫无疑问,我们可以据此裁定他已经犯下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刑法》中将“销赃罪”调整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判断此罪需考虑交易时间、地点、价格是否异常,开价是否过低,及行为人是否隐瞒物品来源。若行为人明知收益或物品涉嫌犯罪后继续掩饰、隐瞒,则构成此罪。
二、销赃罪如何去判刑
在现行中国刑法体系中,我们并未发现明确设立的“销赃罪”相关条款。
然而,对于涉及贩卖赃物行为的行为人,可依照强制性法条,将之认定为涉嫌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根据该法律规定,若行为人蓄意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使用其他手段作掩护、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派生收益的,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附加相应罚金。
但若情节较为严重则可能面临长达三至七年的有期徒刑惩罚以及相应数额的罚金。
此外,如果上述犯罪由单位实施,那么将会对单位严格执行罚金制裁,同时也会针对其直接担任领导职务的管理人员和其他负有直接责任的工作人进行相应判决。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销赃罪如何判刑
关于销赃犯罪在我国现行《刑法》上则被称作“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对于此类罪行的定罪量刑,其主要是根据犯罪者所涉及的犯罪情节的严重性来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可能被判处相应数额的罚金;而如果犯罪情节较为严重,那么犯罪者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在具体的量刑过程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犯罪所得的性质、数量以及价值;其次是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和手段;最后是犯罪者是否有自首、立功等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如您仍有其他相关法律疑问,我们非常乐意为您提供进一步的解答与帮助。
《刑法》中将“销赃罪”调整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判断此罪需考虑交易时间、地点、价格是否异常,开价是否过低,及行为人是否隐瞒物品来源。若行为人明知收益或物品涉嫌犯罪后继续掩饰、隐瞒,则构成此罪。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