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的病人谁照顾
对于被批准取保候审的病患人士而言,通常情况下需由其亲属或者法定监护人进行照料和监护。身为家属及监护人,他们肩负着确保病患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医疗救治需求得以满足,同时还需监督病患严格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各项相关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病患无法得到家属或监护人的妥善照顾,那么社区或者相关的社会救助机构将有可能为其提供必要的援助与支持。然而,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这种援助与支持并不能替代病患本人对取保候审规定的遵守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取保候审条件
以下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具体情景描述:
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的案件;
2.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案件;
3.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本身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行处理,或者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情况下,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后需不需要请律师
在接受取保候审之后,是否需要寻求律师协助,这主要取决于个案的具体情况。当事例极其复杂,牵扯的法务关系繁杂众多,又或者面领着可能比较严厉的刑事处罚时,聘请资深的律师无疑是最为明智的决定。这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深度理解并掌握事例的诸多细节,然后依据相关法律条文,为当事人提供专业而精准的法律建议以及相应的策略方案,同时还能协助当事人搜集有利于自己的关键性证据,与负责处理此案的司法机构进行高效、有效的沟通和交涉,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然而,如果事例的性质相对简单易懂,当事人对于法律程序以及自身权益有着明确的认识,并且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程序,那么选择不聘请律师也是完全可行的。总而言之,尽管聘请律师可以增强当事人在法律程序中的主动权和保障力度,但是最终的决策应当根据事例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考虑和权衡。
被批准取保候审的病患由亲属或法定监护人照料监护,需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并监督病患遵守相关规定。若病患无法得到妥善照顾,社区或社会救助机构可提供援助,但不能替代病患的遵守义务。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