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侵犯著作权行为严重者,则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考虑予以三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处分并处财产罚金之罚。以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未经著作权所有者批准,擅自抄袭、制作和销售他人文字作品、音乐专辑、影片、电视节目、录像带以及计算机软件等各类作品,且违法所得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将面临此类刑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
【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四)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
(五)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
二、侵犯著作权应承担哪些责任
首先,从法律角度分析,侵犯著作权所涉及到的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接下来,针对具体侵权行为,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含且不限于诸如停止侵权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公开向被侵权方赔礼道歉,并进行合理经济补偿等多种方式的民事负责。具体而言:未经著作权持有人许可就擅自发表其作品;无视合作作者权益,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把与他人共同完成的作品当成自己独立创作并公开发布;为追求个人名声,无事实依据在他人作品上署名;对他人作品恶意扭曲、修改;非法抄袭他人作品;虽未经著作权所有者允许,但通过展出、录制视听作品、改变、翻译或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应支付稿费却未支付即使用他人作品;以及任何其他侵犯版权和相关知识产权的行为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当侵权行为直接损害了公众利益时,主管著作权的机构会责令停止侵权活动,给予严厉警告,没收违法所得,销毁存在可能产生传播风险的侵权复制品及其主要生产加工所需的原材料、工具及设备。如果违法活动的收入达到或超过五万元人民币,那么该机构有权决定是否处以违法经营数额至少一倍至最高五倍的罚款;若违法经营所得数额无法确定,或者小于或等于五万元人民币,罚款金额将限制在二十五万元人民币以内。如果涉及刑事犯罪,必须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由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侵犯著作权罪的罪犯们,其所受到的刑事惩罚将会根据其在犯罪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行为的性质进行相应区分。其中,首要分子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制裁,而从犯则会得到相对较为轻微的惩戒。在实际量刑过程中,我们会综合考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侵权行为的恶劣程度,其次是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规模,再次是首要分子与从犯在整个犯罪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还包括他们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法定减轻或从轻处罚的情节。一般而言,首要分子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责任;而从犯则会在首要分子的刑罚基础之上,享受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待遇。然而,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每起事例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法律的具体适用也会随之产生差异。为了获取更为精准的法律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严重侵犯著作权,以牟利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复制、销售他人作品(含文字、音乐、影视、电视节目、录像带及软件等),且违法所得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将依《刑法》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及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