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意伤害罪案中存在着犯罪情节轻微、被告人表现出自首或立功情况、积极向受害者赔付并获得谅解等诸多因素的情形下,通常会考虑对被告人免于刑事处罚。
例如,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伤害结果较为轻微,被告人的主观恶意程度较低,以及在事发后竭诚采取了补救措施等等。
另外,对于那些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并且其犯罪情节仍然较为轻度的话,也有可能得到法院的宽大处理而免于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
【非刑罚性处置措施、职业禁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被告人的行为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导致受害者受轻伤程度的伤害,其应承受的刑罚具体标准如下:
故意伤害他人人身权利,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刑事处罚。
若致人重伤,则需接受为期三年至十年的有期徒刑惩罚。
对于已致人死亡或采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对他人进行重伤,以至于严重残疾的案件,将判处十年及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等严厉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罪的判定原则有哪些
在判断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时,需要遵循特定的法律和司法准则,其核心原则如下所述:首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须有故意伤害他人之主观意图,即明确知道自身的行为将可能导致受害人身心遭受损害,且有意愿或放任此类后果的产生;其次,从客观层面观察,行为人确实实施了对他人身体健康权的非法侵害行为,这是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必要条件;此外,伤害行为必须具备非法性质,例如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并不属于该罪名的范畴;再者,伤害结果必须达到轻伤及以上级别,通常情况下,通过司法鉴定手段来确认伤势等级,其中包括轻伤、重伤等不同级别的伤势形态;最后,行为人的伤害行为与其所造成的被害人受伤结果之间必须具备明确而直接的因果关系,若在此过程中有其他因素介入,导致原有因果关系断裂,那么这将可能导致罪名成立与否的争议。综上所述,判定故意伤害罪时,需要全面考量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的多重因素。
在故意伤害罪案中存在着犯罪情节轻微、被告人表现出自首或立功情况、积极向受害者赔付并获得谅解等诸多因素的情形下,通常会考虑对被告人免于刑事处罚。例如,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伤害结果较为轻微,被告人的主观恶意程度较低,以及在事发后竭诚采取了补救措施等等。另外,对于那些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并且其犯罪情节仍然较为轻度的话,也有可能得到法院的宽大处理而免于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