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其他犯罪类型而言,集资诈骗罪的罪犯在审判中获得缓刑判决的比例相对较低。
通常情况下,倘若罪犯的犯罪情节轻微、具有明显的悔过意愿且已成功消除继续犯罪的风险,不会对他所居住的社区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符合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缓刑适用标准的话,才有可能被判定为缓刑。
然而,集资诈骗罪作为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其量刑往往较为严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集资诈骗罪认定标准
1.对客体要素的界定揭示,集资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俨然是涉及到多种方面的复杂客体,包括公共财产与私人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以及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的健全性;
2.从客观上看,集资诈骗罪在实践中体现为采用欺骗手段非法聚敛资金,数额大到足以构成犯罪的行为。
首先,必须确实存在着非法集资的行为;
其次,实施集资行动的主体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所设定的条件要求;
再次,这个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起法律责任的公司或者其他经合法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最后,在公司、企业募集资金的过程中,应当主要采取发行股票、债券或融资租赁、联合经营、合资等形式进行,而发行股票和债券则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筹集资金方式之一。
另外,公司、企业在资金市场上的募集资金活动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关于主体因素的考虑,集资诈骗罪的主体实际上是一般的自然人,只要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就具备了成为本罪主体的可能。
除此之外,单位也是可以作为集资诈骗罪的主体出现在法律规定中的;
4.从主观面来看,集资诈骗罪在意识层面上主要是出于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集资诈骗罪的认定金额标准是怎么定的
关于集资诈骗罪认定金额的相关规定如下所述:针对个人而言,如果其涉嫌进行集资诈骗活动,且数额达到人民币十万元以上,则可以被认定为“数额较大”;若数额超过人民币三十万元,则可被划分为“数额巨大”;至于数额若达到人民币百万元及其以上者,则应被视为“数额特别巨大”。针对单位进行集资诈骗的情况,如果数额达到了人民币五十万元及以上,那么便可以被视为“数额较大”;而当数额达到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及以上时,就会被归入“数额巨大”范畴;要是数额到达了人民币五百万元及以上的话,那么这便是属于极为严重的“数额特别巨大”。值得关注的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集资诈骗数额,除了犯罪发生前所偿还的数值以外,还将涵盖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已然归还给受害者们的那部分钱款。然而,对于那些屡次从事集资诈骗活动,却未受到法律制裁者来说,他们的犯罪总额将会按先后顺序累积计算。
集资诈骗罪因其经济犯罪的严重性,获缓刑比例较低。仅当情节轻微、悔过明显、无再犯风险、对社区无显著危害,并符合刑法缓刑标准时,才可能获缓刑判决。总体上,该罪量刑趋于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