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构成条件有几个

最新修订 | 2024-10-10
浏览10w+
包同贺律师
包同贺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执业:4年高级合伙人
专家导读 首先,驾驶员在共犯的指令下肇事逃逸,没有对伤员进行救治,导致受害者因延误救援而死亡。其次,共犯明知逃逸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仍然放任这种情况发生。最后,共犯的指令与受害者的死亡有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
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构成条件有几个

一、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构成条件有几个

首先,其他人员存在着指令驾驶员肇事逃逸犯罪事实,导致肇事者疏于对伤员进行救治,最终使受害者由于未能及时得到救援而失去生命。

其次,这些共犯者对于肇事者的逃逸行动以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着充分且明确的认识。

最后,可以确定的是,共犯者的指令行为与受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着直接且必然的因果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致一人重伤判刑多长时间

在违背交通法规引起交通肇事过程中,导致一名人员受到重伤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

若交通肇事导致一人以上受重伤,并且肇事者对整个事故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且同时具备以下任何一项条件,则应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进行处罚:(一)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情况,或处于吸食毒品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二)未取得驾驶资质而擅自驾驶机动车辆的情况;

(三)明明知晓所驾驶的机动车辆存在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等问题还依旧继续驾驶的情况;

(四)明明知道所驾驶的机动车辆缺乏牌照或已经进行了报废处理却还是坚持驾车上路的情况;

(五)严重超负荷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六)为了避免遭受法律制裁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请律师条件包含哪些

在涉及交通肇事犯罪案的法律事务中,聘请律师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其基本条件可以概括如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候选律师必须拥有有效且适格的从业资质,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成功通过全国性的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且已经申请并获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颁发的合法律师执业证书;其次,候选律师应该具有丰盈的刑事辩护领域的实践经验,对与交通肇事犯罪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情况有深入了解与透彻洞察;此外,优秀的律师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品质,他们必须全心全意地恪守保密原则,尽其所能地捍卫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和灵活应变能力,以便高效地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进行斡旋协商,为当事人谋求更加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法律诉讼成果。

最后,在挑选适合的律师服务机构或个人时,当事人应当全面权衡律师的专业素养、收费标准以及业界声誉等多重因素,以期确保自己能够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首先,有共犯指令驾驶员肇事逃逸,忽视伤员救治,致受害者因延误救援而丧生。其次,共犯明知逃逸后果严重却放任发生。最后,共犯的指令与受害者死亡有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1k字,预估阅读时间14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99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构成条件有几个
一键咨询
  •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5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6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2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6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3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6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8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5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1****50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2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7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7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7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4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8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肇事逃逸构成5个条件有几个
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主观上是故意的,并且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法律判断时,不会仅仅局限于定量标准,而是会综合考虑案件情况和证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认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怎样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律师回复] 对于怎样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一)从犯罪主体上看,行为人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条件,并且各共同犯罪人必须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二)从犯罪的客观要件上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他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
(三)从犯罪的主观要件上看,各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经过意思联络,明知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实施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社会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就认识因素上讲,各共同犯罪人必须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实施犯罪,而是在他人的配合下共同实施犯罪,并且要明知他们的共同危害社会的行为会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就意志因素来讲,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是希望或放任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
从表面上看,交通肇事后,车辆的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行为,似乎符合共同犯罪的条件。
一般共同犯罪要求是当事人都是出于故意,但对于交通肇事罪来讲本身属于过失犯罪,因此很多人就自然而然的认为交通肇事罪不会存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但其实,在交通肇事罪当中可能出现指示驾驶者逃逸的情况,对此,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共犯,当然我国司法解释中也对这一情况作出了单独规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交通肇事罪量构成要件有几个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是指违反交通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其构成要素包括: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以及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
10w+浏览
交通事故
咨询一下共犯如何构成交通肇事罪
[律师回复] 2、从犯罪的客观要件上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他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
3、从犯罪的主观要件上看,各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经过意思联络,明知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实施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社会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就认识因素上讲,各共同犯罪人必须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实施犯罪,而是在他人的配合下共同实施犯罪,并且要明知他们的共同危害社会的行为会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就意志因素来讲,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是希望或放任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
从表面上看,交通肇事后,车辆的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行为,似乎符合共同犯罪的条件。从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上看,上述人员与肇事者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从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上看,他们共同实行了“逃逸”行为。也就是说,在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以后,上述人员唆使、帮助肇事者逃离事故现场,肇事者在上述人员的唆使、帮助下客观上实施了“逃逸”行为。并且他们的共同逃逸行为造成了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从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来看,上述人员与肇事者明知已经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上述人员仍唆使、帮助肇事者“逃逸”,主观上是故意的;肇事者在上述人员的唆使、帮助下对“逃逸”行为主观上也是故意的,即他们对“共同逃逸”行为主观上都是故意的。但能否因此就认为他们的“逃逸”行为就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呢?仔细审视之,其实不然。
“逃逸”行为并不是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要件。换句话说,交通肇事的“逃逸”行为仅对本罪不具有定罪层面上的意义。他们的共同逃逸行为不是共同犯罪行为,更重要的一点是,交通肇事罪是一个典型的过失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过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所以交通肇事罪不存在共犯的问题。行为人对“逃逸”行为的共同故意,是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以后,行为人为了自己或他人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仅以行为人对“逃逸”行为的共同故意,就认为他们是交通肇事共同犯罪的故意是不妥当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99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交通肇事罪量构成要件有几个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是指违反交通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其构成要素包括: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以及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我想问一下,关于怎样构成交通肇事罪共犯
[律师回复] 交通肇事罪是现代交通事故中经常发生的,通常指的就是因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之后还造成了重大的交通事故的犯罪行为,在交通事故中导致受害人重伤甚至是死亡的发生又或者是使公共的财产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的情况,根据这样的犯罪行为将会依法的追究肇事人的刑事责任。从交通肇事罪的发生原因来判定,这是一种因为过失而危害到了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而要判定该行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就需要有四个方面就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还有犯罪的主客观方面,首先要求犯罪的主体是年龄已经满了十六周岁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对于客体的要求就是犯罪的事实侵害了交通运输的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危害到公共安全的犯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就是指的交通事故的主观行为上的表现,是作为一种过失犯罪行为来表现的行为,这个过失就包括了因为疏忽大意造成的过失,还有就是因为肇事人在交通驾驶时的过于自信而遭形成的过失行为;客观犯罪的方面,当然就是肇事人的犯罪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具体指的就是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产生了重大的交通事故,还导致了受害人受伤甚至是死亡又或者是严重的损害了公共财产的行为,这就是客观的犯罪因素。满足了这四个方面就可以认定是为交通肇事罪。对于交通肇事罪的共犯的判定,根据我们国家的法律具体指的就是在交通肇事事故发生后,相关的单位上的主管、事故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车辆的人员又或是乘车的人员,因为没有及时的得到救助导致人员死亡的情况发生,就会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而判处罪行。同样的要判定为交通肇事罪共犯也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能成立,首先就是这样的犯罪主体上的要求,既然是共犯那么犯罪嫌疑人就不会是一个人,必须是两个人以上才能产生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这是该罪名成立的先决条件,并且也要满足犯罪的行为人都是达到了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才能承担起相应的罪行和处罚;在对于犯罪的客观条件上来说,既然是共犯就要求共同犯罪的人实施了共同犯罪的行为,而具体的就是指的各个共同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都是指向的一个共同的犯罪事实,在这些犯罪行为上还要是存在联系还有相互配合的关系,虽然有行为上的差异但是都与犯罪结果存在着因果的关系;对于犯罪的主观上的条件,各个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的思想上必须要有着共同犯罪的意识,也就是故意的犯罪思想,各个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在相互的沟通中已经知道对方在之后将要做什么,而且明知道他们的犯罪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要实施共同犯罪,在思想上有希望或是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的想法。满足这些条件,这样就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399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我想问一下针对怎么构成交通肇事罪共犯
[律师回复] 交通肇事罪是现代交通事故中经常发生的,通常指的就是因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之后还造成了重大的交通事故的犯罪行为,在交通事故中导致受害人重伤甚至是死亡的发生又或者是使公共的财产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的情况,根据这样的犯罪行为将会依法的追究肇事人的刑事责任。从交通肇事罪的发生原因来判定,这是一种因为过失而危害到了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而要判定该行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就需要有四个方面就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还有犯罪的主客观方面,首先要求犯罪的主体是年龄已经满了十六周岁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对于客体的要求就是犯罪的事实侵害了交通运输的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危害到公共安全的犯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就是指的交通事故的主观行为上的表现,是作为一种过失犯罪行为来表现的行为,这个过失就包括了因为疏忽大意造成的过失,还有就是因为肇事人在交通驾驶时的过于自信而遭形成的过失行为;客观犯罪的方面,当然就是肇事人的犯罪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具体指的就是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产生了重大的交通事故,还导致了受害人受伤甚至是死亡又或者是严重的损害了公共财产的行为,这就是客观的犯罪因素。满足了这四个方面就可以认定是为交通肇事罪。对于交通肇事罪的共犯的判定,根据我们国家的法律具体指的就是在交通肇事事故发生后,相关的单位上的主管、事故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车辆的人员又或是乘车的人员,因为没有及时的得到救助导致人员死亡的情况发生,就会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而判处罪行。同样的要判定为交通肇事罪共犯也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能成立,首先就是这样的犯罪主体上的要求,既然是共犯那么犯罪嫌疑人就不会是一个人,必须是两个人以上才能产生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这是该罪名成立的先决条件,并且也要满足犯罪的行为人都是达到了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才能承担起相应的罪行和处罚;在对于犯罪的客观条件上来说,既然是共犯就要求共同犯罪的人实施了共同犯罪的行为,而具体的就是指的各个共同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都是指向的一个共同的犯罪事实,在这些犯罪行为上还要是存在联系还有相互配合的关系,虽然有行为上的差异但是都与犯罪结果存在着因果的关系;对于犯罪的主观上的条件,各个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的思想上必须要有着共同犯罪的意识,也就是故意的犯罪思想,各个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在相互的沟通中已经知道对方在之后将要做什么,而且明知道他们的犯罪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要实施共同犯罪,在思想上有希望或是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的想法。满足这些条件,这样就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几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和非交通运输的人员。 2.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3.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4.侵犯的客体为交通运输安全。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你好问一下针对于共犯怎么构成交通肇事罪
[律师回复] 2、从犯罪的客观要件上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他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
3、从犯罪的主观要件上看,各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经过意思联络,明知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实施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社会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就认识因素上讲,各共同犯罪人必须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实施犯罪,而是在他人的配合下共同实施犯罪,并且要明知他们的共同危害社会的行为会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就意志因素来讲,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是希望或放任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
从表面上看,交通肇事后,车辆的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行为,似乎符合共同犯罪的条件。从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上看,上述人员与肇事者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从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上看,他们共同实行了“逃逸”行为。也就是说,在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以后,上述人员唆使、帮助肇事者逃离事故现场,肇事者在上述人员的唆使、帮助下客观上实施了“逃逸”行为。并且他们的共同逃逸行为造成了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从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来看,上述人员与肇事者明知已经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上述人员仍唆使、帮助肇事者“逃逸”,主观上是故意的;肇事者在上述人员的唆使、帮助下对“逃逸”行为主观上也是故意的,即他们对“共同逃逸”行为主观上都是故意的。但能否因此就认为他们的“逃逸”行为就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呢?仔细审视之,其实不然。
“逃逸”行为并不是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要件。换句话说,交通肇事的“逃逸”行为仅对本罪不具有定罪层面上的意义。他们的共同逃逸行为不是共同犯罪行为,更重要的一点是,交通肇事罪是一个典型的过失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过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所以交通肇事罪不存在共犯的问题。行为人对“逃逸”行为的共同故意,是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以后,行为人为了自己或他人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仅以行为人对“逃逸”行为的共同故意,就认为他们是交通肇事共同犯罪的故意是不妥当的。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399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共同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共同犯罪构成要件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共同犯罪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一规定高度概括了共同犯罪的内在属性,体现了共同犯罪成立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即共同犯罪要求二个以上的行为主体不仅要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且还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同时具备以下主体、客观和主观三个方面的要件: 根据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同时具备以下主体、客观和主观三个方面的要件: (一)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点: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的人。这是主体要件中的量的规定性因素。一个人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如果行为人教唆他人犯罪,而被教唆人未实施所教唆的犯罪的,教唆者单独构成所教唆的罪,尽管存在教唆行为,也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 2.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是主体要件中质的规定性因素。如果虽然符合量的规定性因素,即有两个以上的人,但是其中一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的一般起点是年满16周岁,但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在我国刑法中,只有故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8种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年满14周岁,其他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一律为年满16周岁。就上述8类犯罪而言,已满14周岁的人才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对于其他犯罪而言,已满16周岁的人才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与已满16周岁的人一起实施上述8类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的情形,对于这种案件,由于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就所实施的犯罪来说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因而不能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是其他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我国除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外,还可能因为有精神障碍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该条第2款同时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正常人之间不能构成共同犯罪。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说,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不能与他人构成共同犯罪,而并非在二个以上的人中有一个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就能得出所有的人都不能构成共同犯罪的结论。如,一个15周岁的人和两个17周岁的人一起盗窃,根据以上分析,15周岁不能与其他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但是两个17周岁的人之间还是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的。 3.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往往不能单独构成特殊主体犯罪,但是可以与具有特殊身份的人一起成为特殊主体犯罪的共同犯罪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一般不能单独构成罪,但是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一起构成罪的共同犯罪。 (二)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两人以上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彼此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具体来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各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达到犯罪的程度。这就要求: (1)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如果是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正当防卫等正当行为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2)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必须都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如果是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3)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都必须达到足以构成犯罪的程度,如果属于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2.共同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我们知道,犯罪行为存在作为和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因而,共同犯罪行为有三种表现形式: (1)共同的作为。如甲和乙一起动手将丙打成重伤。 (2)共同的。如两海滩救险员商量后共同决定不去抢救其负有抢救义务的某落水游客,结果该游客被溺死。 (3)作为与的结合。如甲是某单位的防火责任人,甲、乙为了共同发泄对该单位的不满,二人商定由乙放火烧毁该单位的仓库,在乙点燃仓库后,甲在旁边看着,既不报告也不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任由仓库被烧毁。本案中,甲负有防止火灾发生、扩大的义务,其不阻止他人防火、也不报警,属于,与以作为方式放火的乙共同构成放火罪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的行为分工。根据行为人之间的分工情况,共同犯罪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 (1)共同实施实行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直接实施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在共同实行行为内部根据有无更进一步的分工,还可以分为,分担的共同实行行为、并进的共同实行行为、承继的共同实行行为。分担的共同实行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实行犯罪时,具有实行行为内部的分工。如在抢劫罪,一部分人实施暴力行为,一部分人实施获取财物的行为。并进的共同实行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实行犯罪时,各自的行为均具备全部构成要件。如甲、乙二人一起动手将丙打成重伤。承继的共同实行行为,是指一个实行犯在一定犯意的支配下,在完成该犯罪构成的一部分以后,又取得另一个实行犯的同意,两人一起继续把犯罪的实行行为进行到完成为止。如甲先对丙开始实施暴力行为,二人扭打在一起,但始终无法将丙手中的包夺走,碰巧路过的乙见甲不能完全制服丙,便上前帮甲,将被甲抱住的丙手中的包夺走,然后甲再逃走。 (2)实行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之间的分工。即各共同犯罪人不都直接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的犯罪实行行为,而是由一部分人实施实行行为,另一部分人实施教唆行为、组织行为或者帮助行为。需要指出的是,共同犯罪行为的分工不影响共同犯罪的成立。 4.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与单个人犯罪的因果关系有所不同,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只要求共同犯罪行为的有机整体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不要求每一个共同犯罪人所具体实施的行为直接地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只要共同犯罪人中的一个人的实行行为导致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全体共同犯罪人都应对该犯罪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这就是共同犯罪之“部分行为,全体责任”刑事责任原则。比如,甲和乙约定打死丙,二人同时向丙开枪,结果甲的子弹出现偏差没有击中丙,乙的子弹击中丙导致丙死亡。在该案中,虽然只是乙的子弹击中丙致其死亡,但甲也应和乙一块对丙的死亡承担故意既遂的责任。 (三)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各行为人通过犯意联络,明知自己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会造成某种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犯罪故意的具体罪过形式。我们知道,犯罪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因而共同犯罪故意也可以分为三种具体的组合形式: (1)共同直接故意。即所有共同犯罪人都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且都希望这种危害结果发生。 (2)共同间接故意。即所有共同犯罪人都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却都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3)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组合。即一部分共同犯罪人属于直接故意,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属于间接故意。 2.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都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 (2)都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而且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会导致该种危害结果。 3.共同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共同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行为人决意参与共同犯罪。 (2)不仅希望或者放任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的某种危害结果,而且对其他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行为可能导致该种危害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态度。
我一个朋友坐车被发生了交通事故,别人给撞了。不知道会不会是共犯,所以我想要了解一下乘车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呢?
[律师回复]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的刑法原则,也与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明显矛盾,现笔者发表管见,以期与同仁探讨,并欢迎批评指导。
一、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过失犯罪,因此不应当存在共同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构成要件看,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有可能是明知的,如酒后开车、超载、 超速等,但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从主观构成要件看,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我国刑法学研究理论中,甚至有学者将交通肇事罪称为过失犯罪之冕,即认为本罪为最典型的过失犯罪。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本条规定于《刑法》总则部分,因此可谓刑法“罪行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基本原则之外的又一项重要原则。而最高院的此条司法解释明显违背了该重要原则。
二、交通肇事罪系危害公共安全罪,该条所列情形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从交通肇事罪客观方面和侵犯的客体看,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而在现实中,肇事者在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交通肇事之前,对自己的行为所要造成的损害是不明知的,即对自己的行为所要侵犯的对象——可能会危及哪些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不确定的,即危及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否则就构成了其他犯罪。但是,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肇事罪一旦构成,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就基本确定,即造成了哪些人以及哪些财产的损害就基本明了,所侵犯的对象就不再是不特定的,而是特定的。在此时,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也就不应当构成交通肇事罪。
三、笔者关于该条所列情形的立法对策。 无庸置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后,对于打击交通肇事犯罪,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我们不能为了惩治违法行为而实施违法行为,尤其是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的最高人民法院更不该如此。对于该条规定所列情形,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该条规定也不能保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贯彻。如果指使肇事人逃逸的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肇事人逃逸后,会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就应当单独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例如,在寒冷的冬夜,甲驾驶单位汽车在一条偏僻的乡间小道上撞上了乙,致乙昏迷,甲请示单位领导是否报案,该领导为了逃避承担赔偿责任指使甲逃离,致使被害人被冻死,对于该领导,就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如果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应当预料到而因没有预料到指使肇事人逃逸后,会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或者已经预料到指使肇事人逃逸后,会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应当单独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例如前述案理,如果该交通事故发生于某国道上,该领导认为甲逃离后,乙会得到过往司机的救助,但偏巧没有人救助,乙因失血过多导致死亡,对该领导就应当单独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但无论如何,不能按照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之规定不妥,望今后在适用该司法解释时谨慎斟酌。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99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主要要件有几个
交通肇事罪的组成条件包括: -犯罪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构成共同犯罪的条件,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律师回复]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
(一)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下列三种情形:
1.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这种自然人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两个以上的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即刑法理论中所谓的单位共同犯罪。
3.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这在刑法理论中通常谓之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
(二)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关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在发生危害结果时,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共同行为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情形:
1.共同作为、共同、作为与的结合。共同作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构成共同犯罪,比如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死,共同,即各共同犯罪人均未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而构成的共同犯罪,比如儿子、儿媳共同遗弃年迈无生活能力的父母。作为与的结合,即共同犯罪人中有人系作为行为,有人系行为,例如:铁道养护工甲与乙事先合谋破坏铁路设施,在乙实施破坏作为时,甲佯装熟睡,不履行其职责。
2.共同直接实施犯罪。在这种场合中,共同犯罪人没有分工,均直接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
3.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有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实行行为和帮助行为。在这种场合中,各人的行为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主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其特征是:
1.共同的认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实施犯罪,二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且也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也会引起某种危害结果三是各共同犯罪人都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共同的意志因素。其中,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直接故意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间接故意,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有的基于希望,有的则是放任。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构成条件有几个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