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对著作权的侵犯时,作出赔偿数的具体标准往往会依据被侵权方即权利人的实际经济损失情况、侵权者在实施侵权行为后获得的非法收益亦或是其法定应得报酬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估和明确。
倘若确实无法准确核算出以上述任何一种方式计算得出的实际损失、违法所得或权利使用费,那么,人民法院将会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判决,对侵权人裁定给予五百元至五千万元之间的金赔付。
此外,在作出最终赔偿决定时,还需加上权利人为阻止侵权行为而实际支出的必要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
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可以参照该权利使用费给予赔偿。对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赔偿数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在权利人已经尽了必要举证责任,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等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等;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等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确定赔偿数。
人民法院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应权利人请求,对侵权复制品,除特殊情况外,责令销毁;对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责令销毁,且不予补偿;或者在特殊情况下,责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设备等进入商业渠道,且不予补偿。
二、侵犯著作权应承担哪些责任
首先,从法律角度分析,侵犯著作权所涉及到的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接下来,针对具体侵权行为,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含且不限于诸如停止侵权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公开向被侵权方赔礼道歉,并进行合理经济补偿等多种方式的民事负责。具体而言:未经著作权持有人许可就擅自发表其作品;无视合作作者权益,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把与他人共同完成的作品当成自己独立创作并公开发布;为追求个人名声,无事实依据在他人作品上署名;对他人作品恶意扭曲、修改;非法抄袭他人作品;虽未经著作权所有者允许,但通过展出、录制视听作品、改变、翻译或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应支付稿费却未支付即使用他人作品;以及任何其他侵犯版权和相关知识产权的行为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当侵权行为直接损害了公众利益时,主管著作权的机构会责令停止侵权活动,给予严厉警告,没收违法所得,销毁存在可能产生传播风险的侵权复制品及其主要生产加工所需的原材料、工具及设备。如果违法活动的收入达到或超过五万元人民币,那么该机构有权决定是否处以违法经营数额至少一倍至最高五倍的罚款;若违法经营所得数额无法确定,或者小于或等于五万元人民币,罚款金额将限制在二十五万元人民币以内。如果涉及刑事犯罪,必须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由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三、侵犯著作权判刑吗
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若个人或组织出于商业盈利目的,实施了以下任何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且其所得非法收益数额较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的情节,则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罚金惩罚;倘若这类行为造成的非法收益数额极为庞大,或者涉及到更为严重的情节,则应被判处三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时仍需缴纳相应的罚金。
这些侵犯著作权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在未获得著作权所有者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复印和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类型作品;发表他人已经拥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在未得到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复制和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并通过互联网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等等。
至于具体的量刑标准,则需要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可能带来的后果、违法所得金额等诸多因素。
著作权侵权赔偿依据权利人损失、侵权人获利或法定报酬综合评估。无法精确计算时,法院据侵权情节判赔五百元至五千万元不等,并考虑权利人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支,确保全面补偿。